社会保障概论 第二讲 社会救助.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保障概论 第二讲 社会救助.doc

第二讲 社会救助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与特征 (一)含义:是国家和社会,对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社会成员提供资金、实物或服务等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源于历史上的慈善事业 虽仍以救灾济贫为己任,但已不同于历史上具有浓厚恩赐、怜悯色彩的慈善救济活动,是一种通过立法规范并制度化的社保事业 与其他社保制度一样,都是立足于社会公平基础上并以保障国民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制度安排 (二)特征 保障义务单向性: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需以履行相应义务为前提。 保障对象全民性:较之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救助对象全民性是社会救助的重要特征。 保障条件限定性:只有真正陷入贫困境地的公民才有资格享受。 保障目标低层次性:只向救助对象提供保障最低生活需求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或实物。 保障手段多样性:实物、现金;临时、长期;官方、民间。 二、社会救助的理念、原则、对象 (一)理念 救助理念已从传统的施舍恩赐发展到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 根本目的或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但现代更重要的是消灭贫困现象,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传统社会救济是统治者居高临下的“恩赐”,是施舍与怜悯,受助者处于被动、感恩戴德地位 现代社会救助是法律赋予国家和社会的职责,是公民生存权利的一个方面 (二)原则 政府为主,社会为辅; 全民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无差别待遇; 积极救助。 (三)对象 根据不同依据,有不同划分: 以致贫原因分:按自身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分为三类:“三无人员”、灾民、城乡贫困者。或按职业竞争失败、个人生理原因、个人能力问题、遭遇自然灾害或不测事件,分为:失业者、孤寡贫困者、贫困户和灾民四类。 以人口群体分:儿童救助(含一般、特殊和不幸)、老年人救助、残疾人救助、失业者救助、病人救助、患难者救助、不幸者救助等。 以救助区域分:一般情况下,按人口平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地区属于贫困地区,通常被列入救助地区 三、中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简介 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特指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 (一)以城乡二元分割为典型特征 在城市以就业为基础的单位保障制度的建立,使得救济对象趋于稳定,并相对固定为孤老残幼等“三无人员”和困难户 在农村,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确立,集体成为农村社会救助的主要主持者,并逐步建立了“五保“救助制度 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城市传统救助基本格局无质变;农村则在延续中发生了一定变化 (二)主要问题 救助制度二元分割:城乡建立各自管理机构,采取不同制度措施,制定不同救助标准,给付不同救助待遇。 救助范围狭窄:覆盖对象仅限于“三无人员”及部分特殊对象 救助体系不健全:救助主要围绕特定人群,内容和项目都较单一,主要集中于自然灾害救助、五保户供养及城乡救济扶贫。对医疗、教育、住房和失业等很少涉及 救助标准偏低:一般以“不饿死人”为准则。社会救助“兜底作用”难以有效体现 唐均认为:除了孤寡病残救济尚能勉强维持救济对象的温饱之外,其余各项仅仅是道义上的支持 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及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一)改革的关键事件 低保制度是改革开放后最重要的社会救助制度安排:经历了从试点到定型、从城市到农村发展进程 农村五保制度经历了从农民分散供养到乡村统筹供养、从农民承担责任到政府承担责任的发展进程:1994、2006年国务院两次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建立:2003.6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现了对流浪乞讨人员从严格管制到实施救助的重大转变 中国社会救助走过的是从城乡分割推进到城乡统筹推进、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并进、从低保制度单项突进到以低保制度为主体向综合救助体系建设推进的渐进发展道路 (二)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是一个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以农村五保供养、灾害紧急救济、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制度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 预示着中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综合型的社会救助体系。 第二节 城乡低保制度简介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与原则 (一)概念 是指对收入水平低于官方最低生活保障线(贫困线)而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依据法定程序和标准提供现金或实物的社会救助制度。 1.目标:运用国家财力帮助那些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人口摆脱生活困境,达到最基本生活水平 2.低保制度的核心意义 当社会成员经过个人努力仍不能维持生存时,获得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提供社会救助,是政府的法定责任。 3.中国低保制度的产生 有城乡之分,惯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