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e4thChina
AtrialFibrillation
Symposium
乙酰胆碱敏感钾电流在心房肌及其相邻大静脉的分布研究
赵庆彦黄从新梁锦军王腾谌辉
【摘要】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激活钾电流(IK,ACh)在犬肺静脉、上腔静脉、心耳和心房的分布情况,提供和探
讨迷走神经诱发心房内折返和房颤的离子通道基础。
方法30只犬通过迷走神经刺激,根据诱发房颤情况分为房颤组和对照组。迷走神经刺激后,取出心
脏,分离出左右心耳、左右心房、肺静脉和上腔静脉,用膜片钳全细胞法观察IK,AcIl在心耳、心房、肺静
脉和上腔静脉的分布。
结果 18只犬诱发出房颤,12只犬未诱发出房颤。房颤组:Il(AQl在左心耳、右心耳、左心房的分布明
and14.17±0.65VS and
10.34士0.62,8.24士0.4:57.65土0.42.pA/pFP0.05);
对照组IKAcll在左心耳、右心耳,、左心房的分布也明显高于右心房、肺静脉和上腔静脉,但左右心
VS
and14.78±0.6310.65±0.48,
耳和左心房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IK.ACh16.27±0.87,16.75±0.82
8.35±0.41and
3.34±0.37.pA/pFP0.05)。结论IKACh在心房肌的分布是不均一的,这种不均一
可能是迷走神经刺激诱发折返和房颤的分子基础。心耳的分布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心耳可能在迷走神经
诱发房颤中有重要作用。而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在迷走性房颤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迷走神经;乙酰胆碱激活钾电流;心房颤动;犬
迷走神经对心房肌的影响是通过其末梢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ACh)作用于胆碱能M2受体,与G蛋白
结合后激活Kch通道。促进K+外流使膜超极化,使3期复极加速和舒张期超极化。研究已经证实刺激迷走
神经可引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近来报道消融肺静脉的异位兴奋灶和迷走神经比单独消融异位兴
奋灶房颤的复发率明显降低【l】。为了进一步探讨艮Ch通道在心房的分布及其与异位兴奋灶的关系,我们通
过膜片钳技术来观察Kc|li恿道在心房及其相邻大静脉的分布情况。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对象成年杂种犬30只,体重15~2lkg,戊巴比妥钠30mg起腹腔麻醉,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麻醉后左右侧颈部备皮。右侧股静脉以0.9%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采用体表Ⅱ、aVF、aVR导联监测心
电图。
2刺激迷走神经与分组贫离左右颈部迷走神经干,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用刺激电极插人迷走神经靠
本产),以刺激频率20Hz和0.2ms的刺激波宽,10V的电压刺激迷走神经干远端,同时观察诱发房颤情况。
将诱发出房颤的犬作为房颤组,未诱发房颤的犬作为对照组。
饱和的0℃生理盐水中挤压排除腔内残血。小心分离,操作过程保持在上述液体中。在37C100%氧饱和恒温
73f论文集
o弃上清液后将组织块
无钙台氏液中将肺静脉组织剪碎成lmm3大小组织块,冲洗3次,每次5—6min
浓度为125
样观察,在单个心肌细胞的数量与质量达到最佳时,将含0.1%BSA的低钙台氏液稀释4倍后,去除大的组织
块获得单个心肌细胞悬液并逐渐复钙,于室温下保留备用。剩余组织块采用含同样浓度的新鲜酶液消化,同
法收集并保存细胞。左右心耳左右心房和上腔静脉的单个细胞分离同上12J。
4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按Hamill等方法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实验。吸数滴上述细胞悬液加入细胞池
边缘整齐、表面无颗粒、横纹清晰、无收缩的细胞,用负压使电极尖端与细胞膜之间形成1GO以上的高阻
抗封接,补偿快电容并吸破细胞膜形成全细胞记录模式,调节慢电容补偿和串联补偿以减少瞬时充放电电流
充电极内液的玻璃微电极导入细胞,产生的电流信号经EPC一9转换,存储于计算机硬盘中,供测量及分析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铸造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地研究.pdf
- 载荷试验按变形控制确定地基承载力地研究.pdf
- 支撑需求响应的OpenADR与FSGIM标准研究.pdf
- 应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监测柑橘全爪螨抗药性地研究.pdf
- 在线棒材计数系统现状和研究.pdf
- 移动增值业务和其支撑平台研究.pdf
- 阴极保护过程中管线钢氢吸收地电化学测量研究.pdf
- 中国李(P.salicina+Lindl.)、杏(Armeniaca+Mill.)属间远缘杂种地遗传研究.pdf
- 抑咽侧体素受体结构的同源模建及和Allatostain类似物的分子对接研究.pdf
- 小檗碱衍生物HB-13抗单纯疱疹病毒-2作用机制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