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SiC的合成及其作为载体在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pdfVIP

纳米SiC的合成及其作为载体在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5卷 第 11期 应 用 化 学 Vo1.25No.11 2008年 11月 CHINESEJOURNALOFAPPLIEDCHEMISTRY NOV.2008 纳米 SiC的合成及其作为载体在 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肖益鸿 郑 勇。 蔡国辉。 郑 瑛 魏可镁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福州 350002;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州) 摘 要 采用蔗糖为碳源 、正硅酸乙酯 (TEOS)为硅源,以硝酸镍为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碳化硅前驱 体 ,在 1000℃的动态真空条件下.将前驱体进行碳热还原,合成出比表面积为 104m /g的SiC纳米小球 (粒 径为4O~60nm)。用其作为催化剂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Pt/SiC催化剂,将其应用于CO氧化的模型反应中。 研究结果表明,Pt/Si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引入铁助剂的Pt.Fe/SiC催化剂能明显地提高CO催化氧 化反应的活性。催化剂Pt.Fe/SiC-2的CO最低完全转化温度为 195oC,与Pt/SiC催化剂相比降低了45℃。 关键词 纳米SiC,真空.载体 ,CO氧化,铂,铁助剂 中图分类号:O6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0518(2oo8)11-1311-04 SiC是一种具有类似金刚石四面体结构单元的共价化合物,它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及导 热性l1.2]。因此,SiC是一种可以被应用在许多重要领域的优 良的功能材料_3]。目前,SiC作为催化剂载 体已被应用于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中[4]。但是这些反应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所用 的SiC载体的比表面积较低;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SiC的表面呈惰性,活性组分在其表面的分散度不 高,因而其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有其局限性l6]。若能提高SiC载体的比表面积以及活性组分在SiC表 面的分散度,可望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因此,制备高比表面积的SiC及提高活性组分在其表面上的分散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已有许多合成 SiC的方法,如纳米粒子法,针状单晶和纳米丝法 。Ledoux 等 9发展了形状记忆合成法来合成高比表面积的SiC,其用活性碳或焦炭与气态SiO在1200—1500oC 条件下合成多孔状SiC。文献l1叫以酚醛树脂为碳源,正硅酸乙酯 (TEOs)为硅源,以镍盐为造孔剂用溶 胶.凝胶法合成出前驱体,在 l200~1500oC条件下进行还原得到的SiC比表面积在47—112in/g之 问 本文在前期工作 】『¨的基础上,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碳化硅前驱体,在 l000℃的动态真空条件下, 将前驱体进行碳热还原。快速合成出比表面积为 104m/g的SiC纳米小球,降低了SiC合成的反应温 度,且合成的SiC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将其为载体、Pt为活性金属组分,制备Pt/SiC催化剂,以CO氧化 为模型反应。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同时,研究了助剂铁的加入对其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蔗糖,草酸,乙醇,硝酸镍,硝酸铁,TEOS,氯铂酸,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Gc-l4型气相色谱仪(日 本岛津):Bruker.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 (德国),CuKa为辐射源,Ni滤波,管电流40mA,管电压 40kv.A:0.15406tim。扫描步长0.02o,每步取样时间0.2s;NOVA4200e型物理吸附仪(美国),样品 经250℃真空脱气处理5h后 ,在液氮温度下进行N:吸附.脱附测试,用BET法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 BJH法分析脱附支计算样品的孔径分布;JSM-6700F型场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株式会社);高温真 空炉(上海忠晟炉业有限公司);SpectrAA-2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Varian公司)。 1.2 siC的制备 以蔗糖为碳源。TEOS为硅源。草酸、硝酸镍为催化剂,水和乙醇为溶剂合成碳化硅前驱体。在50℃。 磁力搅拌下将25g蔗糖,0.45g硝酸镍和0.35g草酸溶于30mL无水乙醇和20mL蒸馏水的混合溶液 后。滴加50mL99%TEOS,继续在此温度下搅拌使溶液慢慢变成凝胶,得到的凝胶在 120oC烘干24h, 20o8 1-21收稿.2008-04-24修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