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do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
【摘要】 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增生与微血管密度有密切关系,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微血管再生的关键调控因子,可促进瘢痕血管的生成,进而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形成,导致瘢痕增生。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生性瘢痕
Abstract: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ypertrophic scars is not fully appreciate today, and there is not satisfying the treatment in clinic. With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cell biology,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began to study the hypertrophic scar forms molecular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Most of them thought that the forma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s associated with the blood vessel density in hypertrophic scars and the excessiv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other cytokin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s the key regulatory factor on regeneration of microvascular. VEGF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car vascular,thereby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and collagen formation, eventually lead to scar formation.
Key words: VEGF Hypertrophic scar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HS)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是因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并随时间推移有自然软化趋势。但深层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众多的影响因素里,已有研究表明瘢痕增生的程度与微血管的密度亦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生理及病理血管再生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探讨VEGF与增生性瘢痕的关系,进一步阐明增生性瘢痕的生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依据。
1 VEGF及其受体研究现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是1989年由Ferrara等[1]首次在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培养物中纯化分离到的一种肝素结合因子,能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并在体内诱导血管形成。近年来发现,VEGF基因家族主要包括VEGF-A,VEGF-B, VEGF-C,VEGF-D, 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它们都是分泌型二聚体糖蛋白,具有相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特征性的8个半胱氨酸残基,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具有结构同源性。[2]其中VEGF-A主要与血管发生有关,人类VEGF-A基因位于染色体的6p21.3,全长28 kb,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构成,是一种同型二聚体,是分子量为34-45 KD的糖蛋白。通过不同的mRNA剪接,产生由121,145,165,189,2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5种异构体,分别命名为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9,VEGF206。VEGF121为相对分子量为34 000~36 000的酸性多肽,VEGF165为相对分子量为45000的碱性多肽,VEGF189另外含有24个富含碱基的氨基酸,VEGF206较VEGF189多17个氨基酸。VEGF121不与肝素结合,为可溶性分泌蛋白;VEGF145少部分结合肝素;VEGF165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有50%以分泌型存在,其余则与胞膜上含硫酸乙酰肝素的蛋白多糖结合;VEGF189和VEGF206与肝素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补体因子H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_医学论文.doc
- 血液替代品的制备及其抗失血性休克的初步研究_药学论文.doc
- 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作用_医学论文.doc
- 血液灌流治疗儿童毒鼠强中毒血液中的毒物浓度监测_药学论文.doc
- 血液肿瘤树突状细胞的研究_医学论文.doc
- 血淤证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概况_医学论文.doc
- 血清CA125在子宫内膜癌诊治过程中作用的探讨_医学论文.doc
- 血清cTnI、CKMB和Mb浓度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_医学论文.doc
- 血清HBV-DNA与HBV免疫学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_医学论文.doc
- 血清IgE水平检测及变应原皮试诊断Ⅰ型变态反应病的意义_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