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doc
重庆师范大学
遗产旅游 学生课间作业论文
项目名称 《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
专 业 旅游管理 应用技术班
年 级 2009 级
学生姓名 付仕川 20090520104
2012年4月
摘要:
喀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的俗谚。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目前巴尔干半岛及中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其中重庆-贵州的武隆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联合国自然遗产。
该种地形地理学家最早在克罗地亚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又称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河谷以南,并延伸到意大利东北角大城邻近狭长地带的一片高地。因为该地区绝大部份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内,所以简述为位于斯洛文尼亚是可以接受的。
1.喀斯特起源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厚实的石灰岩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质学家们将这种石灰岩层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2. 化学原理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所造成的。随着地表下的岩石不断与水反应,将不溶的碳酸盐在与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生成可溶但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在排水较好的地下岩层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动时,其溶解的碳酸氢盐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盐沉降在地面。溶洞中从高处落下这样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碳酸盐沉降在溶洞顶部,而另一部分则会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盐沉降往往形成一个倒锥形的钟乳石,而地面上会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笋。
3. 喀斯特地形分类
3.1按其发育演化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3.2按出露条件
裸露型喀斯特 覆盖型喀斯特 埋藏型喀斯特
3.3按气候带
热带喀斯特 亚热带喀斯特 温带喀斯特 寒带喀斯特 干旱区喀斯特。
3.4按岩性
石灰岩喀斯特 白云岩喀斯特 石膏喀斯特 盐喀斯特
4. 地形种类
一、岩面地形:与岩性植被有无,岩石节理、片理、层理以及其破裂面程度有关。多孔隙纯石灰岩与白云岩不易发生,有植被的地表比无植被的容易被溶蚀。
二、石灰岩河谷:石灰岩地面理论上不会有表面迳流,但仍存在因大多发源地是非石灰岩区,只是刚好流经此处。地区内干沟最普遍,原为表流,没入地底;原来河谷便成为干沟,可能被误认成河川袭夺的风口谷。
三、陷穴:水在石灰岩上节理处渗入石灰岩,溶蚀节理,起初是水入地下的孔道,久之入口加大如漏斗,深度至少三至五米。
四、构造谷地
五、洞穴:石灰岩被入渗地下的水溶解成穴、孔道,又连结起来成为一地下水系。石灰岩水系是立体系,连结各洞口孔道好几层,可能各层生成不同时,越老越高,只有最低的一层有流水。
六、白垩区域:英国东南和法国,白垩容易溶蚀,透水性强,不容积水,地面表流冲刷出的常是干沟。
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5. 地势分布及运用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暖湿的石灰岩层分布区。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 云南和贵州等省(区)。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有著名的云南石林。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doc
- 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doc
- 动画片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现状研究.doc
- 助磨剂作用研究.doc
- 包装机械图形显示操作技术的应用.doc
- 包装材料 容器的变更研究思路.doc
- 包装材料的发展及生态化研究.doc
- 化学品泄漏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doc
- 化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及措施.doc
- 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