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范围 1.doc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定义 3 3.1环境保护目标 3 3.2环境敏感区 3 3.3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 3 3.4污染源 4 3.5危险化学品 4 3.6危险废物 4 3.7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事故) 4 3.8应急救援 4 3.9预案 4 3.10分类 4 3.11分级 5 3.12应急监测 5 3.13应急演习 5 4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程序 5 4.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6 4.2 基本情况调查 6 4.3 环境保护目标潜在的危险性分析 8 4.4 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9 4.5 编制应急预案 9 4.6 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更新 9 4.7 应急预案的实施 10 5 预案的主要内容 10 5.1 总则 10 5.2 基本情况 10 5.3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10 5.4 保护目标 11 5.5 组织机构和职责 11 5.6 应急设施(备)与物资 12 5.7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3 5.8 应急响应和措施 13 5.9 应急监测 15 5.10 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16 5.11 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 16 5.12 信息报告和发布 17 5.13 应急培训和演练 17 5.14 预案的评审、发布和更新 18 5.15 预案实施和生效的时间 18 5.16 附件 18 6 预案格式和要求 19 6.1 格式 19 6.2 基本要求 19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一个单位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大环境风险分析的信息,规定响应措施,并对实际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和紧急情况作出响应,以预防和减少伴随的环境影响。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边界、现场区域生产活动领域和所覆盖的时期,应考虑邻近单位周边设施(如工厂、道路、铁路等)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带来环境风险的防范和响应措施。 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和可能因爆炸、井喷、火灾、泄漏等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生产经营单位。 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发〔1998〕089号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公安部颁布);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3 名词定义 3.1环境保护目标 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急需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 3.2环境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具有下列特征的区域: (1)需特殊保护地区: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   (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鱼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