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肠疗创新知识体系必要性探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集粹75 中医肠疗创新知识体系必要性探讨 武警山西总队医院 白 灵 摘要:本文针对中医肠疗研究目前知识体系的不足,研究思路方法、经济利益驱动、影响因素及 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寻找目前中医肠疗未能得到前足进展的深入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思 路及方法,多层次、全系统、综合性开展研究;战略性、安全性、可控性开展研究;中西医学术、中 西医院各临床科室、中西医院各研究室开展研究;硬件及人才机制的管理等可行性思路。为中医肠疗 创新知识体系的必要性进行简单探讨。 ’ 关键词:中医肠疗;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西医结合 灌肠疗法的最初形式,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的“导法”。这是一种简单的灌肠疗法, 《伤寒论》235条日:“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需 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蜜煎导法,后世医家称为“坐浴”, 是将蜂蜜制成梃子纳入谷道(肛肠)的治疗方法。大猪胆汁导法《伤寒论》中说:“大猪胆汁一枚, 泻之,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这是中医最早的保留灌肠 法。敦煌遗书医学卷记载外治灌肠法是以羊皮制成盛药的囊袋,以竹管作导管,而后灌药人肛门;用 苇蒿子作插入导管,以羊胆汁灌肠,治疗大便不通。另外在《四部医典》,《本草纲目》,《备急千金 药方》,《证治准绳》,《医综金鉴》,《世医得效方》等书籍中都有类似的记载。时至今日,由于技术 方法上的不断突破,中医肠道给药治疗法(概括统称为中医肠疗),已由早期的简易灌肠法发展为直 肠点滴法、直肠注入法以及肛肠栓剂给药等多种治疗手段。随着在临床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展。中医肠 道给药治疗简称中医肠疗,中医肠疗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将传统的导法与现代肠道给药法相结合的 独特治疗方法,对于中医肠疗的研究,学术界提出了多种研究思路与目标。虽然在肠疗技术方法研 究、肠疗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迄今尚无成熟可行的研究结果,肠疗的研 究工作中尚存在大量的困惑与误区。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多学科交互学习,儒家、道家、佛家、中西 医学的多方面学习,将对于灌肠疗法知识体系的创新很有意义。 1 肠疗研究中诸多困惑的根本原因 1.1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的问题 研究方法上大多是采用现代医学基础进行经验性灌肠治疗,70年代初灌肠疗法仅用于溃疡性结 肠炎等肠道疾病,至80年代中期灌肠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急症的治疗。如急性胰腺炎,肾性 尿毒症,中风闭症等已采用了灌肠疗法。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灌肠疗法已经向疑难杂病的领 域扩展,一些癌症和免疫疾患也采用了灌肠疗法,或者是运用大量自然科学新方法与新技术简单嫁接 76中医肠疗特色疗法研讨会暨外治疗法培谰班 于中医肠疗的研究,且多用于腹部、盆腔脏器疾病,虽然目前也有学者提出多学科研究方法,但究其 实质仍未能脱离开低层次技术的思路。部分课题研究甚至于混淆了中医灌肠疗法与西医灌肠疗法的概 念,仅仅是对于灌肠疗法做了很多比附现代医学灌肠疗法的个例,而对于肠疗本身的理论体系及科学 内涵揭示则远远不够。在不了解“中医肠疗理论”的本质及其原有知识体系的前提下,直接运用现 代科学方法去做简单的对应与嫁接研究,将无法避免局限的结论和片面的认识。这种研究的“证 明”或是“论证”,不仅无法促进原有理论的更新发展,反而将中医肠疗的的科学研究引人歧途。 1.2影响因素及制约因素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存的灌肠疗法研究多重直观经济效益开发轻理论体系研究,重单个学科开展而轻多系 统、多学科合作研究的局面。显然,这种情况难以适应中医肠疗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的开发与研究, 也不可能参与较大范图内的国际化、产业化、信息化竞争。无法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立有一足之 地。我国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体系,尤其是数千年来形成的 “导法”体系具有极大的科学研究内容、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切合中医药学灌肠疗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无疑能从中取得丰硕的成果。然尔,现实的中医肠疗技术研究仍然是简单的技术嫁接,仅仅拿来中医 的一方、一药,通过简单的灌肠仪器进行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l临床实效性,也可能解决了一部分患 者疑难杂病的困惑,但仅仅局限于个别指标的改善,更有价值的理论体系、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