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女性“三不朽”解读晚明才女沈宜修
[摘 要]沈宜修出身于书香名门,其丈夫叶绍袁更是提出了属于女性的“三不朽”的主张,把“德、才、色”看作是品评女性的标准。笔者此文正是从“德、才、色”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究晚明才女沈宜修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其贤淑的道德品质和无尽的创作才能。
[关键词]沈宜修;女性三不朽;德才色
叶绍袁在为妻子沈宜修的《鹂吹》作序时说:“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妇人亦有三焉,德也,才与色也,几昭昭乎鼎千古矣。”直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将儒家所避讳的才与色提到了与德并行的位置,显示了他对待女子治学的开明态度。江南文士对待女子态度的日趋开豁,使江南女性拥有了相对宽松的创作氛围,晚明江南的才女文化远较其它地区更为繁盛也就不足为奇了。翻开《午梦堂集》,一代才女沈宜修的风采盈然眼前。本文欲从德、才、色三个方面对沈宜修其人进行一番研究,从而全方位的展现晚明才女沈宜修的风采。
一、“美要眇兮宜修”――沈宜修之姿容
沈宜修(1590一1635),字宛君,出生于吴江甲族沈家。其父沈?(1562一1622),1595年进士,曾官至山东副都御史。沈家是书香世家,一门风雅,人才济济。从先祖至第六代沈?一代,沈家相继诞生了20位文学家,其中进士7位、举人l位,为官者无数。最著者是自号“词隐先生”的沈?,以他为代表的吴江派与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曾一度引领明末曲坛,对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沈宜修为沈?长女。《楚辞》中有句:“美要眇兮宜修。”(《九歌?云中君》)谓好貌适宜修饰。“宜修”之名盖源于此句,当取其美貌之意。自幼深受良好家学熏陶的沈宜修温文尔雅,加上可堪称丽匹的容貌,使她颇有股清新脱俗之气。叶绍袁初见16岁的沈宜修,曾这样描绘她:“颀然而长,鬓泽可鉴”,“窈窕方茂,玉质始盛。令姿淑德,初来王湛之家;览镜操琴,遂似秦嘉之妇”。[1]沈宜修离世后,叶绍袁在为她所作的《亡室沈安人传》中,又有这样的描述:“风仪详整,神气爽豁,潇洒旷逸之韵,如千尺寒松,清涛谩诬,下荫碧涧,纤草可数,世俗情法,夷然不屑也。浓眉秀目,长身弱骨,生平不解脂粉,家无珠翠,性亦不喜艳妆,妇女宴会,清鬓淡服而已。然好谈笑,善诙谐,能饮酒,日漪佳卉,药栏花草,清晨必命侍女执水器栉沐。”“性好洁,床屏几棍,不得留织矣。”清丽秀雅之姿、恬淡洒脱之态,宛然若现。沈宜修的弟弟沈自征回忆道:“概姊之为人,天资高朗,真有林下风气。……生平不妄言笑,而和煦之意,蔼于颜面。风度夷远,不喜作时世装束,然一旋折,一启聚,娣拟中明慧者争相效之,终身莫及。人情机警者鲜忠厚,姊于人情曲折,悉若列眉,终不言以翘人,徐以片语应酬,则谭言微中,尽为解颐,而行己者每衷于古人,报施必从其厚道,处郗家之冷暖,介阮氏之贫富,意泊如也。”’温婉明慧之韵致,颇具大家风范。沈宜修的堂姐沈大荣称沈宜修“来仪十妙,秀毓五湖”;“礼极中闹,义殊月窟”;“冰心玉韵”,“文赋蔚如”。[2]无怪闻知沈宜修美名者,无不“私心向慕”[3]闻知沈宜修逝音者,无不“拊膺一恸”[4]。
受时代文化风气及丈夫叶绍袁所提倡的“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影响,作为女性身份的沈宜修,也开始表现出对于女性美的迷恋。沈宜修有一组专门仿写女性身体之美的诗作,称作《艳体连珠》,从发、眉、目、唇、手、腰、足以至全身,都进行了最精致的描绘:
发:盖闻魏妃双冀,艳陆离而可鉴;汉后四起,唯玄像以齐光。故盛救不同,岂资膏泽,如云飞毯,自有芬芳。是以哭晓秦宫,竞萦妆之撩扰;怜生晋主,垂委地之修长。
眉:盖闻修蛾曼碌,写含愁之贷叶;新月连娟,效寄情之翠羽。故远山堪入望于邓沪,晓妆无倩画于张妩。是以承恩借问,枉自争长;淡扫朝天,方难比掉。
目:盖闻朱颜既醉,最怜炯炯横秋;翠黛堪描,拒写盈盈善睐。故华清宴罢偏娇,酒半微阑;长信愁多不损,泣残清采。是以娱光吵视,楚赋曾波,美盼流精,卫称顾硕.
唇:盖闻匀檀传磨,其如洛水之辞;写绛调朱,岂若巫山之韵。故歌怜白经,贝微露而香闻;笛羡绿珠,苔半启而红连。是以芬泽非御于桃颗,茜膏无加于樱晕。
手:盖闻流水题红,无非柔芙写恨;盈檐采绿,亦因嫩素书情。故春日回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向皎皎于砧声。是以魏殿神针,更夸巧制;玉奴弦索,不负时名。
腰:盖闻袅袅纤衣,非关结束而细;翩翩约素,天生柔弱无丰。故飘若春云,常愁化彩;轻如秋雁,还恐随风。是以色冠昭阳,裙有留仙之装;巧推绛树,无传回雪之容。
足:盖闻浅印苍苔,只为沈吟独立;遥闻环佩,欲因微动双缠。故窄窄生莲,东昏于斯娱美;纤纤移袜,陈思赋其可怜。是以看上苑之春,落红宜衬;步广储之月,芳绿生妍。
全身:盖闻花貌恐无花胜,仙姿或有仙如。故一顾倾城,绝代北方难再;三千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