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圩区治理的哲学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圩区治理的哲学思考 顾星雨 (吴江市盛泽水利站) ? 【摘 要】:苏州圩区治理已有2000多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塘浦圩田,小圩体系,联圩三个阶段。从哲学角度思考,圩区治理历史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圩区治理手段变化又体现了唯物辨证法的基本原理。当今圩区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依托水利科学和其它相关科学发展,使圩区治理有一个新飞跃。 【关键词】:圩区治理? 哲学? 思考 ? ?????? 一、苏州圩区治理的三个历史阶段 ?????? 圩区治理始于圩田的产生,江南最早圩田可能远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圩田尚只是哪里有淤滩浮涨,哪里便围裹垦殖,这种圩田零星分散、规模小、矛盾少,那时也没有系统的圩区治理,有规模的圩区治理应当以“塘浦圩田”工程体系出现为开端,江南圩区治理从那时起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 (一)“塘浦圩田”这个名词是今人对历史时期以塘浦为四界构成圩田系统工程的简称。这种塘浦圩田建于何时、何人、如何实施、无实况记录,一般认为它大约形成于中唐以后,至五代吴越进一步完整和巩固。北宋郏亶称之为大圩古制,是“古人治低田之法,五里、七里为一纵浦,又七里、十里为一横塘。用塘浦之土,以为堤岸。”按此规格布局,每一方塘浦圩田的面积大致为一万多亩至二万多亩。塘浦阔深,圩大堤高,能挡能泄,不怕风雨,圩与圩隔河相望,相联成片。属于治田与治水相结合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它是唐代的屯田、土地国有、庄园主集中经营条件下兴办发展起来的。后来五代吴越钱氏又在唐制的基础上置都营田使统一经营管理,并建立一支数千人的专业撩浅大军,担任浚河、筑堤等养护管理工作,使塘浦圩田系统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改善,有利于抗御洪涝灾害。 ?????? (二)小圩体系 ?????? 北宋初期,塘浦圩田逐渐解体为泾浜小圩。北宋郏亶列举了塘浦圩田遭到破坏的种种原因,“……或因田户行舟及安舟之便而破其圩,或因人户清射下脚而废其堤,或因官中开淘而减少尺,或因田主只收租课而不修堤岸,或因租户利于易田故而淹没,或因一圩虽完傍圩舍力而连延隳败,或因分富同圩而出力不齐,或因公私相看而因循不治……”。概其所言,主要是大圩不适应小农生产体制,上百户个体农民共在一个大圩耕种,不仅生产、生活不便,经济利益上也矛盾重重。但问题不在于此,而是当地所有制和土地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土地田庄园主集中经营的方式,变成了由佃农分散经营的方式,这一变化才是塘浦圩田解体的更重要因素。宋代后,由于小圩体系比较适合封建社会的小农生产,小圩体系虽经历代完善,但总体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一直维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 (三)联圩建设 ?????? 联圩,俗称“包围(圩)”,顾名思义就是把若干个小圩并成一个大圩,田园由圩堤包围。解放前为缩短防洪线,有个别的、小规模联圩出现,而真正联圩建设是在总结1954年抗洪斗争基础上逐步展开,其中有两个高潮,一是1958年到1962年,另一个高潮是70年代农田基本建设热潮,到1990年苏州全市共建联圩782只,圩内耕地272万亩,占圩田总数94.3%。至此,全市能联的小圩大体都已建成联圩,布局基本定型。联圩并圩主要优点是:能够大大缩短防洪堤线,解决土方工程大,取土不易的难题,有利于防汛抢险,联圩并圩扩大了内河水面。通过预降内河水位,能提高治涝能力;通过预降水位,有利于防止地下水危害和促进土壤改良。通过各地实践总结,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行管理办法。 ?????? 九十年代起,水灾频发,太湖下游城镇普遍受灾,城镇防洪工程纷纷兴起,而大部分城镇防洪工程采用了联圩方式,但这与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兴起的联圩建设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 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剖析圩区治理历史过程。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圩区治理的漫长历史过程,无论何时、何处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光辉。下面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原理对圩区治理历史进行解剖,以便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当代圩区治理,提高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和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联系和发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研究事物联系的目的,在于揭示和掌握事物运行规律,即掌握和揭示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物质世界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的运动和过程,发展首先是一种运动,从性质上讲,发展是一种前进运动,即因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文档评论(0)

jllxk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