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发精神分裂症IL 1β,IL 6,TNF α的血清蛋白水平及PBMC mRNA表达_医学论文.doc
首发精神分裂症IL 1β,IL 6,TNF α的血清蛋白水平及PBMC mRNA表达_医学论文
首发精神分裂症IL 1β,IL 6,TNF α的血清蛋白水平及PBMC mRNA表达_医学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及其不同亚型中IL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免疫机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和RT方法,同时检测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和65例健康对照者IL血清蛋白水平和PBMCmRNA表达.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IL水平相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血清I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②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阴性亚型患者TNF水平高于阳性亚型(0.05),治疗后两型IL水平和阴性亚型患者TN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0.05);治疗前家族型患者IL水平高于散发型(0.05),治疗后两型IL水平和家族型患者TN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0.05).③治疗前TNF水平与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12,0.05);IL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降分率呈正相关(r=0.388,0.05).④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PBMC中IL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后PBMC中IL表达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①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激活,IL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缓解的一个灵敏指标.②遗传背景可能影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水平及其介导的免疫功能;TNF水平的变化可能与阴性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③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细胞因子mRNA表达上调,其可能是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0引言
细胞因子作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物质[1],影响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之间的平衡,并对神经递质,尤其是儿茶酚胺能系统等有调节作用,参与了神经系统疾患的病理生理过程[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3-4],本研究选择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扩大样本量,进行严格的分型,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的水平,同时用半定量R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以期从基因和蛋白两个层面上更真实地反映疾病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免疫机制与精神病理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精神分裂症组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2004住院的本地汉族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DSM诊断标准,PNASS(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评分>60分;②首次发病,病程不超过2a,未用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③年龄16~45岁;④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心胆肝肾等躯体疾病、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疾病、营养不良及其它精神疾患;②有过敏及激素治疗史,接受过免疫制剂治疗;③近期内进行预防接种;④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共收集到符合上述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3(男43,女40)例,年龄(27.3±6.7)岁.对照组选取65(男35,女30)名同期的本院健康职工及在读大学生健康志愿者,均为汉族.排除标准同精神分裂症组.年龄(28.4±6.1)岁.精神分裂症组及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一般资料的收集和PANSS量表评定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及治疗4wk后采血.在取血当天通过询问病情、精神检查,完成入组资料的收集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量表评定.PANSS量表的评定,由两个受过训练的评定者,在同一次检查后,共同讨论每个独立评分,统一意见后产生一致评分.
1.2.2临床分型标准根据PANSS评分进行分型评定,应用包容性大一些的分型评定方法,利用复合量表(阳性量表分减去阴性量表分)的不同分数,复合量表分为阳性值(即gt0)的患者为“阳性亚型”,为阴性值(即lt0)的患者为“阴性亚型”.其中阳性亚型56例,阴性亚型27例.
根据文献[5]分为家族型精神分裂症组(FS组)和散发型精神分裂症组(SS组).其中FS组31例,SS组52例.
1.2.3临床用药入组后单一应用利培酮治疗,利培酮从1mg/d开始,逐渐加量到2~6mg/d,一般在2wk时达到治疗剂量,维持剂量不变.如睡眠不佳可加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可加用安坦.
1.2.4标本的采集及处理精神分裂症组入组后治疗前及治疗4wk后采血.于晨6:30~7:30采集空腹肘静脉血6mL,1mL置于2×104U/L肝素抗凝的玻璃试管中混匀,用于抽提RNA;5mL置于普通试管中,2000~2500r离心10min,分离血清标本,分置3份,-70℃冰箱保存备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对照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非小细胞肺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_医学论文.doc
- 非心血管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_医学论文.doc
- 非接触标测指导导管消融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_医学论文.doc
- 非接触生命参数检测系统-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数学模型的建立_医学论文.doc
- 非放射性标记物BrdU研究进展 _医学论文.doc
-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_医学论文.doc
-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6例_医学论文.doc
-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嵌合状态及GVHD影响的实验研究_医学论文.doc
- 非生物学药物筛选方法及其应用_药学论文.doc
- 非虚假设IV期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分析_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