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株融合菌的构建及其调剖特征研究.pdf
2007年3月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ar.2007
ofXi7an Science
第22卷第2期 Journal Edition) Vd。22No.2
ShiyouUniversity(Natural
文章编号:1673—064X(2007)02—0041—04
一株融合菌的构建及其调剖特征研究
Constructionofafusion strainandthe characteristicsof
bacterial control it
profile
吴庆缸1,张忠智2,俞理1,黄立信1,杨鹏1
(1.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构建了微生物采油菌株,并通过其耐温、产糖量等指标筛选了一株
优秀的融合子RHl8.适应性实验表明,RHl8在40℃下能代谢不溶于水的生物多糖,在有杂茵的
地层水中也能生长代谢;岩心驱替实验表明,RHl8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会优先进入大孔道。发酵产
糖后能较好地封堵大孔道、调整吸水剖面和提高非均质油层的采收率;从岩心剖面电镜照片上观察
到了生物多糖的形状及其分布,分析了融合茼调剖堵水的微观执理。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融合茵;生物多糖;微生物调剖;物理模拟
中图分类号:TE357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陆相盆地碎屑岩储层已动用储量中,河 1原生质体融合菌的构建
流相储层储量约占53%,其非均质性严重,采收率
低,是陆相地层中剩余油挖潜的最大领域.三次采油 1.1原生质体融合菌的构建
在稳定我国原油产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生 从油田水中分离的一株JD菌(肠内杆菌属,
物采油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在国内外 Enterobacter
sp.)可产生生物多糖,具有一定的封堵
受到普遍重视.在微生物采油中,选择合适的菌种是 高渗透性地层的能力.但JD菌的耐温性较差,只能
一项关键的技术…1,但自然界的某些原生菌受自身 在低于30℃的温度下代谢水不溶生物多糖,在40
条件的影响,在油田的应用常常受到限制.现代生物 ℃下生长缓慢且不代谢多糖,菌株的油藏应用受到
技术的发展为微生物采油菌种的选育提供了更为广 限制.为使JD菌能广泛地用于微生物采油,需要对
阔的空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将遗传性状不同 其进行遗传改造.从油田采出液中筛出的TB菌能
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融合为一个新种[2]2,该项耐温70℃,其代谢产物具有较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卫生等多个领域.本文利用 的性能.本研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TB菌与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JD菌与耐温性较好的TB菌JD菌进行基因重组,以期其能够在较高的温度条件
进行了融合.经融合后,提高了菌种的油藏适应性, 下具有代谢水不溶性多糖聚合物的性能[3】3。
同时,分析了融合菌的渗流机理.本文为采油微生物 1.2融合子的筛选
菌种的构建探索了新方法,并可为微生物调驱的矿 挑取实验中形成的融合子,转接到完全培养基
场试验提供一定参考. 中,35℃培养2d,选生成水不溶性多糖较多的菌液
作为种子液,反复传代,最后选出产糖较多的4株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个关于视知觉不变性的层次网络表示与计算模型.pdf
- 一个基于HMM的动态手写签名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df
- 一个基于脑电波生物数据库精神病辅助诊断系统的需求与结构.pdf
- 一个基于软件设计模式的生物信息存储模式.pdf
- 一个生物种群的生存模型及其系统仿真.pdf
- 一个逆境诱导表达的水稻锌指蛋白基因的分离和鉴定.pdf
- 一株 Brevibacillus sp.的原生质球的制备及其对Cr(VI)的还原吸附效果分析.pdf
- 一株产氨浸铜细菌的分离与鉴定.pdf
- 一株产铁载体细菌的筛选及其与云母的相互作用.pdf
- 一株嗜酸化能异养菌Acidiphilium sp.的分离鉴定及其对Fe(Ⅲ)代谢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