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选择绕乳头内侧基底部纵形乳晕切口,主要是为了避开第 4 肋间神经乳头乳晕支,该种切口可以尽量减
少对乳头乳晕感觉障碍的影响。对乳头不在同一水平线和轻度的乳头下垂患者,我们采用横向绕乳头上部水平乳
晕切口,术中可进行乳房上部皮瓣的分离,对乳房真皮和乳房筋膜组织向上折叠悬吊缝合,可纠正乳头下垂情况。
笔者有 47 例应用此方法效果较满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绕乳头基底部乳晕切口行隆乳术,虽然对乳腺组织有一定的损伤,却不会影响泌乳功
能。而乳头、乳晕区乳头乳晕感觉迟钝或痛觉过敏等感觉障碍,一般在术后 3-12 个月可基本恢复。但该切口术
后瘢痕的隐蔽性、手术操作的灵活性、假体置入的容易程度等较其他切口有明显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恒源,万广,全国耿等,194 例充注式硅囊隆乳手术后并发症分析.中华整形烧伤杂志,1995,11:248
[2] 乔群,孙家明.乳房整形美容外科学.第 1 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95-116
[3] 高景恒.美容外科学.第 1 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02-537
[4] 赵宏武,宋建星.乳房下皱襞韧带的解剖结构[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1,7(1):24
[5] Dowden R.Bourdonnement and other benign temporarybreast implant sounds[J].Ann Plast
Surg ,1999,43(6):589-591
[6] 杨小惠,马丽君,蔡群.乳房假体植入术并发症分析. 中华整形烧伤杂志,1999,2:64
[7] 艾玉峰,柳大烈.美容外科学.第 2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06-324
[8] 鲁开化,高景恒.乳房美容中隆乳及乳房再造有关问题的浅见[J].实用美容外科杂志,2002,13(3):235.
[9] 杨小惠.乳房下皱襞小切口隆乳术 154 例.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1993,2(2):81
[10] 章江丽.硅凝胶隆乳术 165 例临床体会. 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2003,12(4):387
[11] 佴科军.女性乳晕面积与身高的关系研究. 实用美容外科杂志,1999,10(2):97
改良乳晕切开式双平面假体隆乳术
刘乃军
【摘要】1983 年王炜首先在我国开展硅凝胶假体隆乳手术,至今 28 年。笔者自 1989 年起至今开展硅凝胶假体
隆乳术近千例,其中经乳晕切开式、乳腺下缘入路、各种不同假体植入间隙隆乳共 830 余例,文内回顾性分析
210 例改良乳晕切开式双平面假体隆乳术有效性,旨在探索一种方便、安全和高效最佳假体隆乳选择手术方案。
假体隆乳手术已普遍开展,目前乳房假体植入法仍然是世界上应用较为广泛和安全隆乳方法,在我国常用的假体
隆乳切口入路有腋窝切口入路和乳晕切口入路。过去二十年间许多医生推崇腋窝切口入路,认为切口瘢痕隐蔽,
腋窝切口优点是远离乳房,但有操作不便缺点,有些腋窝切口因过长且瘢痕明显,术后很容易被发现,腋窝入路
组织损伤程度远远大于乳晕切口,且术后平卧位或上肢运动时可致假体变硬甚至向上移位和乳房下极欠饱满及术
后不同体位的乳房形态和手感及乳房动态美感均有明显差别;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整形美容外科医生对乳晕切口入
路术式不断加以改进,避免了切口瘢痕明显,乳腺小叶损伤、包膜挛缩发生率高及过于清晰假体轮廓等许多不足;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设计出新的改良乳晕切开式假体隆乳手术方法具有安全高效易于操作等优点。2001 年,
Tebbetts 率先提出了双平面设计理念并认为双平面定义应符合以下条件:(1)假体部分位于胸大肌下,部分位
于腺体下;(2)将乳房下皱襞处胸大肌起点完全分离,并将连接胸大肌与乳腺腺体底面的纤维组织分离至特定
区域,而完整保留胸骨旁胸肌起点;(3)改变了假体、腺体及胸大肌之间的软组织覆盖和动力学关系。以上三
点是双平面法假体隆乳术区别于胸大肌下隆乳术的关键;该技术很好地结合了乳腺后平面与胸大肌后平面假体隆
乳优点,同时避免了二者不足,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特别对于传统隆乳平面难以解决的乳腺下垂;值得推广应用。
双平面技术必须经乳晕切开式入路才能完成,改良乳晕切开式技术与双平面技术有机结合基本取代了腋窝入路及
411
乳腺后平面和绝大部分胸大肌后平面假体隆乳的适应证。在“腺体-肌肉-假体”间动力学关系基础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