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化纤仿毛原理与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化纤仿毛原理与技术.ppt

第一章 服装用纺织品的新要求 一、服装及服装用纺织品轻薄化、凉爽化成为持续的趋势 近半个世纪以来持续转暖更趋明显。纺纱线密度的变小 (纱线截面纤维根数已降到了37根甚至更少)、化学纤维长丝的采用、新型防风、防水、透湿织物和复合技术的发展.使20多年来织物单位面积重量普遍降低了60g/m2以上。服装及织物的凉爽透湿性要求明显提高。 二、服装用纺织品的高保形性要求显著提高 1、可机洗(machine and washable) 抗缩绒、湿态抗折皱、湿态抗拧绞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2、洗可穿(wash and wear) 易洗、快干、免烫。这是社会生活快节奏的产物. 3.易保养(easy care,或译“易护理”) 换季时可以用密封塑料袋抽真空压缩储放等。这是对干态和长时间抗折皱性、褶裥保持性的很高要求,也是对服装保形性的很高要求。 对于这些基本要求,不少纤维本身并不具备,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处理才能获得。例如,织物的定型和蒸呢,织物化学抗皱整理,多种纤维混纺,粘胶纤维的利用,化学纤维复合长丝的利用,氯纶包覆丝的利用、织物结构的特殊设计等。 三、服装用纺织品的特征、风格、手感的新要求 有史以来服装用纺织品的特征、风格、手感,出于纤维原料不同区分为棉型、毛型、麻型、丝绸型凹大类: 历史上也有用某种纤维原料使织物模仿另—种纤维风格的尝试和历史,例如,精梳毛织物的板司呢,在—定程度上模仿丝绸的平滑性和光泽;棉织物的哔叽、华达呢模仿精梳毛织物的挺括和骠光;棉织物的丝光府绸模仿丝绸的细腻和光泽等等。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化学纤维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纺织原料的主流,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化学短纤维和化学纤维长丝也是尽力模仿上述四类纤维.首先是“形似”,在单纤维线密度、纤维切断长度上模仿天然纤维、继而在卷曲形态上模仿天然纤维,形成了“人造棉”、“人造毛”、“人造丝”的系统。但是总效果特别是在织物的风格、特征、手感等方面,事实是“仿而不像”。 从20 世纪7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世界纺织服装界随着国际羊毛局为反击睛纶争夺羊毛消费市场而发动的“天然纤维热”的逐渐升温及其降温,形成了两个重要变化。 其—,服装用纺织品的手感、风格、特征趋向统一的要求,即优秀服装用纺织品无论纺织原料用棉、毛、麻、丝等天然纤维或化学短纤维和化学纤维长丝,都应使纺织品具备毛型织物的挺括、蓬松、丰厚、弹性、活络、悬垂和具有丝绸的光泽、爽滑感: 其二,以日本为首的“新合纤”和“新新合纤”的开发。使纺织品具有特殊的天然纤维原来不具备的某些手感、风格、特征,例如特别细腻,特别柔软,比较轻薄但覆盖系数很高等特别的特征。 因而在1988年提出“仿毛像毛,以假乱真”之后,1990年提出“仿真超真”的要求。尤其从1993年以后.世界普遍认可了服装用优秀纺织品具备的毛型手感为主,兼备部分丝绸光泽和爽滑感的要求。 第二章 服装用纺织品的功能和发展趋势 1.抗静电性 为克服服装出现毛绒竖起,衣片裹腿、缠身、吸灰,穿脱衣物产生电火花以及接触门钳物体产生电击等,要求服装用纺织品具有抗静电性,并希望能耐洗、耐久和干、湿状态下都有效。 2.抗茵、防臭、消臭性 服装能防止细菌繁殖,尤其是内衣在吸汗、吸纳皮屑等之后,防止对人体有害细菌的繁衍,希望服装用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抑菌性、杀菌性(杀灭或抑制对人体有害或致病的细菌和病毒)。有效防臭性(杀灭或抑制吞噬人体脱落皮屑并产生氨类或硫化合物等臭味来源的细菌以消除臭气)及消臭性(加入某些物质能与细菌分解皮屑所产生的氨类、硫化物等产生化学作用形成无臭物质)。特别希望其具有耐洗涤、耐久性和有较广的抗菌性。 3.防紫外性 服装用纺织品特别是毛纺织品,由于防紫外线透过性较弱,要求提高抗紫外透过性。这是因为地球大气环境受污染影响平流层高空臭氧层变薄利极地上空出现臭氧“空洞”,导致短波紫外线(主要是WV—B,即波长280—320的紫外线)高空吸收减少,到达地面增加,引起人类皮肤癌发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以来几乎以每年10%的速率递增)。 4.防电磁辐射性 电磁波已成为环境的第四大污染。日常生活中,防止微波炉微波泄漏,移动通讯的电磁波以至大屏幕电视的微波泄漏等的防护服,特别是孕妇的防护服,已经成为市场的热点。 上述这些防护服应该考虑以吸收方式为主,而不是以反射方式为主。而战场上和面对恐怖威胁的反恐战线上,新型武器和新概念武器(激光、微波等)已开始使用或正在研制。防激光致盲的眼镜已经出现。防激光切割人体、防微波快速(1—2秒)使人体皮肤升温、使人暂时致瘫等的防护服正迫切要求研制。产业用纺织品中的电磁波反射要求也显著提高,环境电磁兼容帐篷,防外部环境的防微波贴墙布、各种控制中心的微

文档评论(0)

docinp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2202040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