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清季民族国家认同理念之一侧面
——以刘师培的论说为例
李帆
清季,在历史转折的特殊关头,民族国家认同问题,受到政、学两界的共同关注,成为
影响时局发展的大问题。在这方面,著名学者、思想家刘师培的圭张颇具代表性,而且产生
了较大影响。刘师培的民族国家认同理念既反映了中国固有的“夷夏之辨”观念,又有西方
近代民族主义的因素,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色。∽笔者曾为文对此作过一定程度的探讨,现
再进行一些阐发,以求通过个案,对辛亥革命的思想因素以及民族国家建构问题有更明晰的
认识。
从大的背景来看,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是在晚清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进入中国学者视野的。
所谓特殊历史环境,既指《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为标志的达于顶点的民族危机,又指
戊戌维新失败后人们对清廷的极度失望。在内外民族矛盾交集的这一危亡之际,树起民族主
义旗帜,显然成为走出满族贵族专制统治、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以与列强抗衡的时代需求。而
欲张扬民族主义,其前提则为民族国家认同。以是之故,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成为当时有识之
士关注的焦点,不同政治主张的人们时有交锋。在这方面,著名学者刘师培的主张颇具代表
性,而且影响较大。
众所周知,此时的刘师培既为国粹派学者,也是激进的民族主义者、革命派知识分子。
在他的政治主张里,排满兴汉,在中国推翻满族统治,建立汉族统治的国家,始终处在首位;
其次才是追求黄白种族平等。这一政治主张,有相应的民族国家认同观念在支撑,即单一民
族国家认同一一“一民族一国家”。若究其本源,则中国固有的“夷夏之辨”和西方近代的
民族主义观念皆为背后起作用的因素。
所谓“夷夏之辨”,由来甚早。西周时己出现“夏”、“诸夏”、“华夏”、“中国”等称谓,
并将“夷”、“四夷”、“夷狄”等称谓与“华夏”、“中国”对立并称,表明华夏自我认同已开
始出现。西周因戎祸而亡,由此进入春秋时期。春秋之时,“夷狄”一再进犯中原,诸侯国
间一个主要的政治活动是“尊王攘夷”,在这一过程中,“内诸夏外夷狄”的“夷夏之辨”被
强调,华夏的集体意识得到强化。《左传》所谓“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蒈“戎狄豺狼,不
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q就反映了这种意识。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一出现民族危
机深重的情况,“夷夏之辨”就被士人拿出来鼓吹,以凝聚华夏一汉族的力量。
①1907年刘师培在思想观念f:转向无政府主义.所以这里所言其民族国家认I司理念,仪指其截上JE_1907年的
主张。
②《春秋左传·定公十年》,陈戍国点校: 《四书h经》,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188贞。
③《春秋左传·阂公元年》, 《四书^经》第752贞。
635
清帝逊位与民国肇建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对于刘师培这样的“国学大师”、反满革命家来说,“夷夏之辨”是最好的传统资源,自
然起到了革命理论基础的作用。刘师培的一系列政论,都是以此作为论说依据的。如在1904
年初问世的《攘书》一开篇,他就解释说,《攘书》即攘夷之书;在《攘书》的《华夏》、《夷
裔》、《夷种》、《苗黎》、《胡史》等篇中,他考察了中国各民族起源和演变的历史,宣称其目
的就在于发扬《春秋》“立中外之防”的微言大义,即“自孔子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而
华夷之防,百世垂为定则”,以防止“用夷变夏”,∞并主张把华夏族的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的
正统,以此指斥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非中华正统,否定其统治的合法性,“吾独惜夫宋丙
子之后无正统者几百年,明甲申之后无正统者又三百年。其所谓史者,乃胡史而非华史。长
夜漫漫,待旦无期,史臣不察,谬以正统归之。”②在《攘书》的《溯姓》、《渎姓》、《辨姓》
等篇中,他考察了各民族姓氏的起源和演变,并解释说辨清姓氏源流,目的同样是为了承继
《春秋》大义,“震旦立国,首严华夏之防”,以避免“以夷乱华”。㈤这些言论清楚表明,“夷
夏之辨”是排满革命的最佳利器,故刘师培不遗余力阐发之。
另一方面,西方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对刘师培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清季,中国知识分
子的民族国家理论建构,其思想资源大体来自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发生于欧洲,特别是19
世纪强调血缘关系的“族群民族”(Ethno-Nation)理念的传播,使得民族与国家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