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技術在動物系統分類上之應用
邵廣昭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
摘要
隨著分子生物技術之飛躍進展,將其應用在生物系統分類與演化方面之研究也成為目
前極為熱門的一項課題。它雖可增加許多基因層次的形質,提供系統分類研究一項嶄新與
具突破性之工具,協助解決或印證若干過去以傳統方法所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這些方法的
本身也有其問題或缺點存在。本文係將筆者於本年度於中山大學所舉辦之「分子生物技術
在生物分類上之應用」研習會中之演講內容予以整理而成。由於筆者之專長並非在分子生
物技術,故僅能就動物系統分類學原理與方法之演進,分子生物技術應用於動物分類學之
進展與現況予以介紹,並舉若干實例予以說明。文末並特別列述若干重要之書籍,文獻與
電腦分析軟體,使有志於利用分子生物技術從事動物系統分類研究的同仁或學生,能多一
份有用的參考資料。
一、生物分類觀念與方法之演變
早期生物學的研究領域只有系統分類學(systematics),特別從林奈( Linnaeus)
1758 年開始對生物有正式命名之分類系統時起。當時的分類和生物的進化尚無關連,直
到Darwin1859,Haeckel 1866 才倡導分類系統最好能符合生物之演化關係(Mayr1983,
Mayr Ashlock 1991)。支序分類學派(cladistics)更是強調只有符合生物類緣關係的
分類系統才是最自然的,最正確的。在種之觀念上亦強調親緣種(phylogeneticspecies)
而摒棄Mayr 的生物種(biological species)觀念;亦即由子孫共有或可鑑別之形質
(synapomorphic or diagnostic characters)所定義或進化來的單元體系(monophyletic
group)才是建立生物分類系統或親緣關係的正確方法。在此期間,雖然亦有不同分類學
派分別提出不同的分類原則或理念 ,特別是較早的表型分類學派(phenetics)倡導分類
的目的,不一定要反映生物之血緣關係,只要根據生物之所有形質之表型相似性即可,既
客觀又方便。由於支序與表型二學派之基本理念不同,涉及哲理問題而難以用科學試驗來
證明孰是孰非或孰優孰劣。因此使目前之分類理論與分類結果有許多不一致或矛盾的情
形。
在分類實際操作方法方面,另一歸類方法是分成(一)傳統或稱古典分類(Traditional,
classicaltaxonomy),主要利用形態為依據;(二)細胞分類學(Cytotaxonomy)根據染
色體之數目或形態;(三)化學分類學(Chemotaxonomy)包括免疫電泳或蛋白質、酵素、
service@100
service@100
wwwwww..110000bbiiootteecchh..ccoomm sseerrvviiccee@@110000bbiiootteecchh..ccoomm
次級新陳代謝產物之有機化合物等;(四)分子分類學(Moleculartaxonomy),利用 DNA
或RNA 之序列比較。另外所謂的數值分類學(Numerical Taxonomy)因本身並不會產生
新的形質或特徵(Characters),只是利用前述四項方法所得到的形質,予以整理變成數
值予以分析,故實際上只是一種數值或多變值統計分析方法而已,不應該和上述四種分類
方法并列。本文所介紹的分子生物技術即屬於分子分類學的範疇,它能夠獲得過去無法得
知之基因庫的分子資料,因此不但多了一個新的形質組(Character suit),而且可以增
加形質的數目甚多,對探討生物彼此間之血緣關係或分類系統又開啟了另一扇大門。然而
以上四種方法所獲得之資料,均可以用表型或支序的原理或方法來分析,並不一定只能用
支序學派的方法。分子生物技術所獲得之資料亦然,在這方面本文不擬詳予討論。
二、分子生物技術應用於動物分類學之興起
廿世紀以來之系統分類研究可說分成兩方面 ,一為由 systematists研究
phylogeny,一為由 population genetists 研究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0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2012-2013-1学期课程表.xls
- 2010年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工作专项.doc
- 2011-05-16 付 雪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北京市石景山区信息技术(初中)命题蓝图.xls
- 2011技术实习通信.doc
- 2011年黄委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及其推广应用成果认定项目.xls
- 2011年山东省能源师培训节能技术第八节(修改后).ppt
- 2011年山东省能源师培训节能技术第九节(修改后).ppt
- 2011年山东省能源师培训节能技术第十节(修改后).ppt
- 2011年世界科技展望:信息技术面临转型升级.doc
- 2011年水稻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调查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