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的历史及灯谜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灯谜的历史及灯谜的发展 一、课题提出 灯谜——中华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与国画、书法、京剧被人们尊称为四大国粹。灯谜有启迪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之功效,其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自改革开放以来,灯谜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旧时王谢堂前燕”,现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但我们发现,了解灯谜、喜爱灯谜的大部分都是中年或老年人。而青少年中了解灯谜的少之又少,喜爱灯谜的就更不用说了。是灯谜之门没有向我们敞开,还是我们从未推开灯谜之门呢?灯谜发展中到底存在着什么误区呢?如何才能让灯谜这朵传统文化的奇葩在新世纪的百花园中开放得更加鲜艳、更加绚丽多彩?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始了有关灯谜历史与现状的探究之旅…… 二、研究目的 1、通过收集、分析资料以及调查访问,找出制约灯谜发展的症结,提出有利于灯谜发展的建议; 2、借此次活动弘扬灯谜文化,激发青少年对灯谜的兴趣; 3、通过此次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实践能力等。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课题确立以后,我们首先对课题的可行性及调查过程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初步制订研究步骤。 2、查阅资料 ①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收集资料; ② 发动各个成员收集有关书籍。 3、问卷调查 我们设计并印发了一份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西湖公园等人口密集的场所进行社会调查,共发出问卷184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 我们对回收的有效表格作了统计:学生有70张,教师5张,工人33张,退休人员7张,其他社会人士为35张。 在各个问题中我们对几个比较重要的选项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问题1:请问你喜欢灯谜吗? A、喜欢(28.0%))我们按原定计划到此进行调查。考虑到公园的人流密度大以及人群分布以老年及青少年为主的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访问、了解。大多数人都反映:灯谜的宣传力度不够,活动还不够多。大家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多组织形式多样的灯谜活动,有些学生还希望灯谜能走进校园,让学生与灯谜近距离地接触。其中一位灯谜爱好者还提出一个极具创意的想法:把灯谜融入教学,在语文教材中加入灯谜单元。 很高兴,关心潮州灯谜发展的人还是有很多,他们在我们调查的时候纷纷献出自己的锦囊妙计。和我们一样,只想为潮州灯谜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 四、研究成果 (一)灯谜历史渊源 谜语,古代叫隐,隐语,又叫瘦辞。《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中说: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 《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汉书·东方朔传》载:“臣愿复问朔隐语。”《史记·楚世家》,《吕氏春秋》、《新序》等,都有伍举等大臣向楚庄进隐语的记载。故刘勰《文心雕龙》说:“楚庄齐威,性好隐语。” 据裴骃《史记集解》,“隐为隐藏其意”。从上面所举例子看来,因为臣下向君主进谏,有些话不好直说,只好借用隐语的办法。这样做最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谏语比较委婉,顾全了君主的面子,使他比较容易接受;二是万一碰到的是昏君暴君,也抓不到什么罪证可以降罪。 据三国时韦昭注:“瘦,隐也。”而《集韵》:“隐,瘦语也”。可见瘦与隐,是一音之转,本就是同一个意思。《国语》这一条记载很值得重视,秦晋是春秋时的大国,在外交场合居然也猜上了隐语,而据范武子的话看来,那些大夫也居然都是猜谜能手(因要在“父兄”即长老面前表示谦逊才故意不猜,不像范文子那样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再结合前面齐、楚用隐语的例子看,可见在春秋时期,隐语已在各国之间流行起来。 春秋以前,那时虽然还没有隐语、瘦辞这样的名词出现,但不一定那时就没有隐语,瘦辞这样的形式,因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先有“实”,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根据这种事物的特点概括出来的“名”。 谜的出现比较晚,较通行且可靠的说法,是南北朝刘宋诗人鲍照的《字谜三首》里,才第一次见到“谜”字。谜语又有人称为灯谜,其实两者是不能等同的。灯谜只是谜语中的一种,两者之间是大概念与小概念之间的关系,正像苹果是水果,水果不一定就是苹果一样的道理。但约定俗成,把谜语统称灯谜也不算错。 为什么叫灯谜呢?两宋时期,开封、洛阳、杭州这样的大都市,一到春节、元宵、中秋这样的节日,官府、民间例放花灯,在灯笼上,一般还附上谜语让观灯的人猜,猜中则可领取一定的奖品。这样的习俗,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宋元人著作中屡有记载,并流传下来,直至今天,许多城市还可见到这样的遗俗。 (二)潮州灯谜今昔 潮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烈的文化氛围世世代代滋润、熏陶着勤劳智慧的潮州人民。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使潮州构建

文档评论(0)

过河的卒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