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节课内容我上了两课时,总结十几减9的经验,放慢节奏,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首先呈现熊猫买风车图,提出数学问题,12-8=?想一想,还剩几个?因为学生已经预习操作过,没有让学生操作,直接交流。(1)10-8=2,2+2=4(2)12-2-6=4(3)还可以直接想加法。8+(4)=12,12-8=4。先指名说,齐说,同桌互相说,充分交流,帮助学生掌握算法。再通过比较发现第一种方法与第三种方法较简单。 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算法之后,出示试一试,让学生推导出十几减7的算法。多数孩子用10-7=3,再用3+个位上的数,还有想相应的加法,学生推导的很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十几减8,7 的计算方法。 《十几减几练习课》教学反思 在我讲完十几减9、8、7、6后专门选择了一节课进行计算规律的练习,在黑板上我出了13-9、14-8、15-7、12-6四道题,让学生们先动手算,再动口说。之后我就让学生们观察,这种算理有没有规律呢?孩子们说到都是把被减数分成了10和几,而且都是用10去减减数。于是,在孩子们的观察下我编了一个口诀:例如13-9,看到减9想到1,1加3等于4;14-8,看到减8想到2,2加4等于6;15-7,看到减7想到3,3加5等于8;12-6,看到减6想到4,4加2等于6。我让孩子们按我的说法都动嘴说每一道题,在熟练中掌握口诀的奥秘。 课中我针对口诀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其中,渗透着还没学的十几减5、4、3、2,没想到孩子们都将口诀赋予了新知,我很欣慰,这为以后教学十几减5、4、3、2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与学习十几减时的状态相比,今天学十几减5、4、3、2时,发现学生在迁移方法解决新知的过程中显得大为轻松,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就连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是让我高兴。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类型题的思维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我这段时间带着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好好的训练了一下。         “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后,再完整地分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两利用”是在“两观察”之后进行的。一是利用找数,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数在中的位置和数的组成来比较大小,使学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尤其在学习例时,引导学生由“看图→说数→比较数的大小→说比较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这是阶梯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根据例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比较数大小的方法。第三步是猜数游戏。这是阶梯式的最后一步,也是本课知识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上课一开始首先创设了购物情景:出示种气球(圆形、心形),并简单认识了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