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5年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学科专题三作业范例.doc

广东省2015年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学科专题三作业范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2012年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学科专题三作业范例 学科:数学 题目:《2.3.3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提交者: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谭珊 作业范例: 一、教材分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章数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2.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 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认知的有利因素.认知的不利因素有: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定势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 3.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也较活跃敏捷,但缺乏冷静、深刻,特别是对知识的整合能力、问题的探究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上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4.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思路的寻找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样确定重点,既夯实了“双基”,又体现了掌握知识的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和运用.因为公式推导中用到了多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和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目标体现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形成,正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方程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思维品质的锻炼,让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师生互动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勇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2分钟) 1.引入: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有这样一个传说。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 …=? 1. 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主题与重点,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2.抛出问题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师生互动 探究问题 (11分钟) 1.如何求解:S64=1+2+22+···+263 ① 两大突破口: (1)各加数成等比数列且公比为2. (2)能否消去一些项? 教师引导: 由前面的知识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发现: (1) (2)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构造一个等式。 由此猜测: 如果①式两边同乘以2得 2S64=2+22+23+···+263+264 ② 比较①、②两式,有什么关系? 2.错位相减法 S64=1+2+22+23+···+263 ① 2S64= 2+22+23+···+263+264 ② 两式上下相对的项完全相同,把两式相减就可以消去相同的项,得到 S64= 264 -1 1.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抓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通过与等比数列定义、等差数列求n项和的思路建立联系扫清障碍、突破难点,并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比较①、②两式关系,粗略领悟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从而为发现错位相减法埋下伏笔。 2. 学生经过计算后,会发现上述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s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