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时的运动诱发电位_临床医学论文.doc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时的运动诱发电位_临床医学论文
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时的运动诱发电位_临床医学论文
作者:宁宁 赵士福 成戎川 梁伟华
【摘要】 目的 制备大鼠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观察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研究慢性脑低灌注对脑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制作慢性脑灌注不足动物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缺血半月组、缺血1月组和缺血2月组共4组。使用电刺激诱发,双下肢记录,刺激电极放于皮层运动区,记录电极置于对侧腓肠肌,记录皮层MEP,观察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 慢性低灌注期MEP潜伏期显著延长(0.01),并随低灌注持续时间延长而出现MEP潜伏期延长更为明显。结论 慢性低灌注可以引起脑内传导功能受损,临床上MEP可用来反映慢性脑灌注不足后轴索的功能状态。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慢性脑灌注不足;大鼠
慢性脑灌注不足(CCH)在老年个体中普遍存在,是导致老年期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主要原因,长期反复损害易导致血管性痴呆,而传导功能损害是其重要机制之一〔1〕。本实验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CCH,对缺血不同时间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观察反映轴索传导功能改变的MEP变化及规律,来证明了慢性低灌注是白质传导、传输功能下降重要因素,为预防慢性低灌注状态提供新的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用纯种健康Sprague大鼠24只(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3月龄,雌雄不限,体重200~250 g。自由饮水,普通颗粒型饲料饲养,温度控制18~26℃,光暗周期12 h。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缺血半月组(n=6)、缺血1月组(n=6)和缺血2月组(n=6)。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制备
动物模型参照Ohta等〔2〕制作慢性脑灌注不足动物模型。大鼠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400 mg/kg,保证手术操作期间大鼠有自主呼吸。仰卧固定,颈前部去毛消毒后沿颈正中切开,分离出双侧颈总动脉,双重丝线结扎。术中大鼠肛温保持在36.5~37.5℃,手术后动物被送至通风和有空调的房间饲养。对照组仅切开颈前,不结扎颈总动脉。
1.2.2 经颅电刺激和记录
采用丹迪公司Keypoint四导诱发电位仪记录。大鼠MEP在安静的电屏蔽室(室温20~24℃)内记录。10%水合氯醛4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电极选用EEG 针电极,刺激电置于大鼠前囟后方1 mm皮下,参考电极于矢状缝旁3 mm,记录电极在对侧腓肠肌,鼻部电极针接地。电刺激信号为单个方波电脉冲,刺激强度5~12 mA,波宽0.2 ms。每个结果至少重复2次以获得稳定的波形。
1.3 信号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对不同组间潜伏期均数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3组以上成组资料均值比较采用完全随机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量数据均以x±s表示。
2 结果
2.1 行为学观察
双侧颈总动脉完全阻断后首先出现短暂惊厥,体温降低,呼吸减慢,翻正反射消失;术后早期观察动物运动减少,后肢呈“八字”,走路共济失调,或爬行和转圈;术后7 d手术组已基本恢复,无明显的运动障碍。摄食饮水均与建模前无显著差异。
2.2 对大鼠活动的大体观察
大鼠在电压超过2 V出现整个头面部肌肉收缩运动,6 V以上头可产生移位,所有大鼠完成刺激后无死亡及活动异常。 2.3 MEP变化
2.3.1 波幅变化
刺激阈值强度约为5~10 mA时,首先出现的是MEP的早期成分(潜伏期lt; 10 ms),包括3~4个负向波,以前两个波最为明显;晚期成分潜伏期约为14 ms左右,时程较宽、波幅较小而且不太稳定;大于40~50 mA为超强刺激,潜伏期和波幅不再有明显改变;随着刺激强度逐渐增加,波幅逐渐增加,见图1。
2.3.2 潜伏期变化
制模后半个月,实验组大鼠左、右MEP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具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大鼠自身左右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对照组大鼠自身左右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制模后1个月,实验组大鼠左、右侧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具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自身左右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制模后2个月,实验组大鼠左、右侧潜伏期较对照组大鼠延长,具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自身左、右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对照组、术后半个月组、术后1个月组、术后2个月组大鼠左、右侧两两比较潜伏期均具统计学意义,潜伏期逐渐延长(0.01),见表1。 表1 各组双下肢MEP潜伏期(略)
3 讨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豆异黄酮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去卵巢大鼠体重、血脂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豆异黄酮对前列腺增生大鼠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豆异黄酮对过氧化氢诱导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豆甙元对去卵巢大鼠雌二醇、维生素D和骨矿沉积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三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回顾性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面积烧伤患者呼吸支持治疗的护理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面积烧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防治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面积脑梗死血管成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NogoA的表达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整体低氧预处理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无血预充体外循环伴心脏停跳模型的建立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FGF受体表达的年龄变化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气虚血瘀肾虚型颈椎病模型的建立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睾丸CgA-IR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瘢痕的三维重建和体积定量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siRNA的设计及其有效性验证的体外实验方法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神经干细胞缺氧后的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规律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的功能变化_临床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