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弦管南音孤本分析比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弦管南音孤本分析比较 作者:李寄萍 吴秋红 字数:6202 选自:《人民音乐》 2008第8期 1959—1960年间,英国牛津大学著名汉学家龙彼得教授(荷兰人1920—2002),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德国萨克森州立图书馆,发现了中国明代书刊《新刻增补戏队锦曲大全满天春》(1604年)、《集芳居主人精选新曲钰妍丽锦》(万历间)、《新刊弦管时尚摘要集》(万历间)三种闽南戏曲弦管古籍,经考证确认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弦管南音古刊本,且世上唯剩孤本。1992年5月,古籍影印本在台湾南天书局出版,定名《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简称《明刊三种》。无独有偶,2000年9月初,台湾成功大学胡红波副教授在台南临安路玉市上,意外看到清咸丰七年(1857年)编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刊出的《文焕堂指谱》,原刊一套共四册,慧眼识宝高价购得。《文焕堂指谱》也被查实是迄今发现的、有泉州南音工ㄨ谱字的最早刊本和海内外较完整的古孤本。2002年,胡红波先生把古珍本全部拍照奉献给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经校勘作序,2003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名《清刻本文焕堂指谱》。2004年9月,中国文化部正式把泉州南音与藏戏、新疆十二木卡姆等五个项目列为国家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提名项目,并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理(泉州南音候选),《清刻本文焕堂指谱》与《明刊戏曲弦管选集》(《明刊三种》再版)同时成为泉州南音“申遗”重要附件。比较这两部明清弦管孤本,我们真实地看到南音记谱史上两个时期的原始信息及联系与发展,泉州南音由此可以往上溯流历史、往下追踪自成体系的演进过程。      一、孤本曲子分析比较      《明刊三种》收入的“弦管锦曲”共有303段(包括《满天春》下栏唱段),这些曲子以“散曲”(小唱曲)为主,特征包括“曲词”、“曲牌”、“曲名”三方面。“曲词”,即唱曲之词。明刊孤本收入的“弦管锦曲”实际上没有“谱”,只有“曲词”,这是明刊曲子的主要特征之一。“曲词”用闽南话记写,有不少土造字模仿方言口音,用泉州方言“文读”(方言半普通话)很顺口。“曲牌”,即可供填词演唱或演奏的传统乐段。《明刊三种》的“曲牌”经填词成曲子,曲牌名标注在“曲词”之前,构成曲子的重要特征之一。“曲牌”还决定了“曲词”成为演唱曲子的系列音乐标志,如唸曲(主旋律)、管门(调高)、寮拍(节拍)等。“曲名”,即唱曲或乐曲之名,统称曲子名。《明刊三种》没有乐曲,“曲名”属唱曲之名,分析其命名法见:⑴以曲词的头几字命曲子名,有77首,占全部曲目名的25.4%;⑵“曲牌”名经常作为曲子名,有206首(段),占总数68%;⑶以内容命曲子名,有6首,占总数2%;⑷以剧本名命曲子名,有12段,占总数4%;⑸以曲词第二句命曲子名,有2段,占总数0.6%。这些“曲名”的特点,形成《明刊三种》曲子的主要特征之一。综合上述“曲词”、“曲牌”、“曲名”三方面,发现《明刊三种》收入当年最流行的“弦管锦曲”,都属于泉州南音小结构“散曲”,南音人谦称“草曲”。   《文焕堂指谱》的曲子分“指谱”和“大谱”两类,“指谱”类似声乐套曲,“大谱”类似器乐套曲。“指谱”以“套”为单位,有37套(含1套总头),每一套都由几支不同的曲牌联缀组成,同宫系统调构成的“套”居多。犯调的“套”虽少但很有特色,如第七套《汤瓶儿》(正管落潮调相当CG转D)、第廿八套《十八飞花妾身受》(毛延管落二调相当bB转F)等。把明清两刊曲子作比较,后者规模扩大了,音乐性增强了。曲子虽然随历史在发展,但从明清孤本中,笔者发现它们仍然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同曲牌和同曲词两方面。在曲牌方面,明清两刊共有同名曲牌76首(段);曲词方面,基本相同的曲词共找到27段(可能还有),可见泉州南音的传承是继承又发展的。特别是清刊孤本“指谱”套曲名,由三部分构成全称,第一部分是“套数”,第二部分为“曲牌名或调名”,第三部分用“曲词头几字”。如“第廿七套(套数)潮调(调名)听见杜(曲词头几字)”,“第廿八套(套数)十八飞花(曲牌名)妾身受(曲词头几字)”等。显然,清刊“指谱”套曲名,继承了明刊“散曲”把【曲牌名】或【曲词头几字】作为曲名的特征,又发展性地把分开用的【曲牌名】和【曲词头几字】并置联用,前头加上【套数】,形成“指谱”套曲名的全称格式,并延用至今。清刊孤本由于首载工ㄨ谱,曲目自然就收入了专用于南音乐器演奏的民间“大谱”。“大谱”以“套”为单位,有12套(估计是当年最流行的泉州南音传统器乐套曲),每一套都由几段器乐小曲按意景分“节”联缀组成。有的“大谱”前后还有专门的“引头”(引子)或“尾节”(尾声),如“第一套三面金钱经”有专门的引头、“第十一套四静板”有专门的尾节,等等。“大谱”套曲名的全称格式分二部分,随后附加曲体简注。第一部分是“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