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褐马鸡的生态生物学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褐马鸡的生态生物学研究.pdf

ofAnhui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A酣.i2012,40(13):7744—7745 责任编辑陈玉教责任校对李岩 我国褐马鸡的生态生物学研究 许秀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褐马鸡(Crossoptilonmnmch“庇“m)是地栖生活的大型森林鸟类,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结合近年Azl-我国各自然保护区褐马鸡 的研究,对其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态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褐马鸡;生态生物学;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8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13—07744—02 ResearchOn mantchuricum Eeo·biological Crossopalon XUXiu NOrBal (WeinanUniversity,Weinan.Shaanxi714000) Abstract of forestbird 0II rareandendemicin tothestudies Crossoptilonmantchurlctun,aspecieslarge livingground,is China.According and articlesabout mantchuricuminthenaturereselTcOSof published China,its distribution,habitats,and Crossoptilon geographic ec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rcreviewed. words slaLus Key Crossoptilonmantchuticum;Eco—biology;Research mamchuriclam),又叫“角鸡”、“耳 褐马鸡(Crossoptilon 个主峰地带。在气候暖和的夏季和秋季,主要生活在海拔 2300~2700 鸡”,分类学上属于鸟纲(Ayes)、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m的阴坡,而在大雪封山的冬季和早春其生活 300~2 (Pbasianidae)“1。褐马鸡是我国特有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区域则移至海拔2 700m的阳坡口1。 2种群起源 生珍禽,已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 鸟盟定为全球性濒危物种,列入《世界濒危鸟红皮书》,被《濒 冯宁等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陕西省黄龙县和河北小五 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lETS)列为保护对象∽o。台山2个地区的褐马鸡种群的线粒体控制区进行了测序比 褐马鸡属于大型鸡类,头顶被软而卷曲黑色短绒羽,绯红色 对分析,发现二者的核苷酸变异值为0.09%。结合地理条件 的头侧裸出,羽后两簇白色羽毛向头后伸出,形长而稍硬,突 和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后认为陕西黄龙县的褐马鸡应划分为 出于颈项之上”。褐马鸡雌、雄体璎极为相似,雌鸡体型略 一个新的地理种群,推测其与I【I西吕梁山褐马鸡之问的差异 小,脚上无距,在雉科鸟类中是独一兀二的。3j。 可能是由于历史上的地理隔离造成的,而河北小五台山地区 1种群分布 和山西吕粱山褐马鸡分布区的隔离可能是由明清时期对森 历史上,褐马鸡广泛地分布在我国许多地区。20世纪 林的大规模砍伐所致,属于较近期的隔离一1。 70年代,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为地破坏森林、农田垦殖、 3栖息地的选择 掠夺性地捕杀,造成赖以栖息繁衍的山地森林生态环境不断 遭受破坏致使褐马鸡数量减少旧1。20世纪80年代,我同特体、种群或群落在其生长、发育和分布地段,各种生态环境因 有珍禽开始

文档评论(0)

gacz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