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混合感染地研究.pdfVIP

慢性前列腺炎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混合感染地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18慢性前列腺炎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 支原体感染混合感染的研究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研究所昊灵娇吴南屏朱彪陈智 一 7 寸陶墨记f—j \国内针对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导致性性前列腺炎大多数基于血清学的调查。而感染是 引起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原因,对其明确何种病原体感染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的CT、UU、NG的感染研究,可以指导临床医生较早明确病因, 合理的选用抗生素,KNOWN目用抗生索。] 1.材料:浙一医院临床诊治的和B超确荔为慢性前列腺炎者,取前列腺按摩液,放人无菌试管立 即送检。 分别选取保守区设计引物,引物合成和纯化由上海生工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引物序列如下。 3.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1 289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检测结粜与鳓例正常人检测结果的比较 NGl5’G(了ACocATACCGCGTIGC3’ NG25’CGAAGAACCf‘I℃GAGCAGACA3’ 7 CTI5’0刃爿■爿翻?爿mGAGTATGCGTIGTrAGG3 C125’GACaGGCC唧’AGCC掰优G3’ UUl5’CAGATACATrA虬蛇GAAGCAGG3’ 7 5 UU2GTGGTGACAT^CCATrAAC3’ PiRNG、UU、CT反应体系如下:10×Buffer2.5uL 50pmol/uL引 2min,55:45see,72。C720C延伸5min。HSVI/PCR反应体系如上,PCR扩增条件为94。C lmin,30cycle 变性30sec,9412 72℃延伸5min。 30see,60℃30see,72。C30see,40cyc|e 3.PCR扩增仪PE480 4.结器观察:取lOul一15ul扩增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有无特异性扩增带,同时设 ~213一 置阳性和阴性对照。NG片段长度为390bp、uu片段长度为224bp、Cr片段长度为470bp。 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经卡方统计(P0.05)俩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讨论 随着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学研究的深入,病原体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性 传播性尿道炎的病原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可逆行侵入前列腺而引起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与 尿道逆行感染有关。临床上几乎所有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都用抗生素治疗,但对多种病原体感染混合感 染或存在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选择敏感抗生素大剂量联合用药。进入90年代,随着性传播疾病(STD) 不断增多,抗生素广泛滥用,从而使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发生了变化。近几年来,NG、删、Cr等感 染逐渐成为生殖道炎症的重要因素。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可选用四环素或红霉素治疗,用药时 感染后,由于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而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我们的检测结果比洪伟平等报道的要 低,其中原因之一是我们未做培养。之二有可能是耐药,因为我们的引物设计未设计耐药的部位。本研 究显示(1).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也存在合并感染的情况,特别是cT与uu合并感染的比较较高。(2)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要全面检查性传播性疾病多种病原体检测,减少漏诊。(3)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与NG、 删、cl、的感染有密切的关系。(4)使患者以明确病因能得到及时治疗,从而减少患者反复诊治而久治 不愈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减少临床盲目用药,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将进一研究,结合培养以提高检出 率,更好地指临床。 C19西昌地区麻风病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1僦)袁联潮 翁小满 温艳 西昌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站(615000)陈康林范建英卿烈静 ’赫柳,f j 麻风病是由细胞内寄生的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