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煤中砷地研究.pdfVIP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煤中砷地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浙江杭州.2006.11.28-30 277 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煤中砷的研究 吴 珩 赵峰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地球科学系,煤炭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北京 100083 摘要:建立了基于瑞士万通792 Basic离子色谱仪的抑制电导检测溶液中As(Ⅴ)的 方法,该方法的条件为: 2.2mmol/L Na CO +3.0mmol/L NaOH为淋洗液,淋洗液流速为1.0mL/min,采用Metrosep A Supp 4型阴离子 2 3 柱,MSM柱抑制,电导检测器。方法的最小检测限为6.6ng/mL,回收率为 93.6%~104.6%,相对标准偏差小 于5%。该方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简便等优点。最后应用所建立的离子色谱法和氧弹燃烧法测定了煤样 中砷的含量。 关键词:离子色谱;氧弹燃烧;煤中砷 1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大宗出口商品之一,随着大量煤的燃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日益 受到人们的关注。砷是煤中有害元素,煤中砷在燃烧过程中易生成可挥发的As O ,通过生 2 3 态系统循环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在国外,当煤直接作为酿造和食品工业燃料 时,对煤中砷含量规定了严格的限值。因此,研究和测定煤中砷含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 现实意义。 煤中砷含量(质量分数,W)一般为 10-6 -2 数量级,少数为 10 数量级。煤中砷主要以硫化 物形态与黄铁矿结合在一起的形式(FeS · FeAs )存在。目前,煤中砷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钼 2 2 兰比色法(GB/T3058-1996),以艾氏卡试剂分解煤样,操作繁琐,灵敏度低。文献报道了 用氧弹法分解煤样—砷钼兰比色法测定煤中砷[1],采用氧弹法分解煤样,虽分离了大量的干 扰元素,但以砷钼兰比色法测定煤中砷,灵敏度较低。近几年来采用氧弹燃烧原子吸收、原 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和其他固体样中砷的应用较多[2-5] 。离子色谱法具有快速、灵敏、选择 性好和同时测定多组分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环境、电力、食品和制药等领域,但采用离子色 谱法测定煤中砷的含量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直接测定煤中砷的方 法。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瑞士万通 792 Basic 离子色谱仪,配以电导检测器,Metrosep A Supp 4 型阴离子分离 柱(250×4mm,烷醇季铵功能基,9μm),Metrosep RP 保护柱,内置 MSM 抑制器,Detector Block 电导检测器,792 Basic IC 色谱数据工作站。 GR-3500 型氧弹式热量计(长沙仪器厂)。 钢瓶氧气:纯度99.5%。 0.75mmol/LNaOH 吸收液:称取 6 g 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到 200mL,混匀。 F- - - - 3- 2- 、Cl 、 Br 、NO3 、PO4 、SO4 标准储备液:1000mg/L(国家标准物质中心提供), 根据不同元素测定的需要,配成适当浓度的标准溶液。 砷(V)储备液(100mg/L):由北京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级的Na HAsO ·7H O试剂配制, 2 4 2 用HG-AAS标定。 氧化剂:30%H O 。 2 2 淋洗液贮备液(Na CO ,NaOH,分析纯):称取一定质量NaOH和Na CO (干燥器内于 2 3 2 3 105℃烘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