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VIP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5课《赤壁赋》配套课件 粤教版必修2.ppt

1.构思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散文贵在以意贯串全文,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作者的情绪由喜转悲再到乐,线索的起伏形成了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地点明了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作者以优美的风景,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在开篇,作者将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伤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要凄然落泪。 3.“以文为赋”的体裁特点 《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采用了更多的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多次换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主张。同时,作者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既有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之效。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课内素材 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苏轼的生命中有太多的阴差阳错,一个失意的文人,被阴差阳错地发配到黄州,这段政治的失意,却成就了一个文坛巨匠。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诗意地对待生活。 [应用角度] “面对挫折”“不幸与文学”“从容的心境”等。 苏轼的一篇“高考作文” 苏轼的著名散文《教战守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是东坡先生26岁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时所写的6篇“进策”中的一篇。宋朝以策论取士,制科是皇上特诏举行的考试,很多时候皇帝要亲自到场参与监考、阅卷。应试者根据命题所作的论文谓之“策”。《教战守策》乃是苏轼“系列应试作文”中最具影响力的篇章。 鲜活素材 不想去赞誉该文行文上的纵横恣肆、闳衍浩大、挥洒自如,也不想去分析此文遣词造句上的精简准确、生动形象、姿态翩跹,因为对于苏轼这样一位饱读诗书才气逼人的年轻举子来说,做到这些本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本文的适合世用与针砭时弊。因为那可是一个专制的时代,那可是一篇要让皇上亲自过目的文字。敢在掌握着任何一个子民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面前纵论时弊,坦陈己见(且不谈获取“高分”,弄得不好连项上人头能否保住都成问题),我不禁要为苏轼的胆量与勇气喝一声彩,也为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宋仁宗的仁义与雅量献上我的一份敬意。同时我推想,在苏轼所处的北宋时期,在宋仁宗时代,一定有着一个至少在表面上让人畅所欲言的舆论环境。 [热评] 反观今天的高考作文,虽说每年高考之后优秀作文、满分作文层出不穷,所出的作文选佳作集之类车载斗量汗牛充栋,但能与千年之前苏轼的这篇“高考作文”相媲美的我还没听说过。其实这也怪不得我们的考生,先看那些高考作文题,大多都在与“人生哲学”、“生活哲理”相纠缠,你让考生如何去思量国计民生?再看今天考生的语言环境,在学校、在家里总要被老师、家长一遍遍洗脑,让你学会讨好阅卷老师,学会歌功颂德,学会“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 抛一片心”……你指望在如此语境下长成的孩子会在高考作文中有真情流露?有评论家认为中小学生作文是说谎的开始,诚哉斯言!更为重要的一点,今天大凡褒贬地方部门政策的话题往往都被视为“敏感话题”,文章很难发表,发个短信言论都冒着被跨省追捕的风险,考生又怎么会口无遮拦拿自己的未来去冒险!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点,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