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VIP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doc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本试题满分100分,需时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咀嚼(jiáo) 上乘(chéng) 锱铢必较(zhīzhū) 拘礼(jū) B.没镞(zú) 付梓(xīn) 清沁肺腑(xīn ) 斟酌(zhēn) C.岑寂(cén) 憎恶(zèng) 深恶痛疾 (jí) 胸襟(jìn) D.蕴藉(yùn jiè) 尺牍(dú) 咬文嚼字(jiáo) 流弊(bì)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援例 红彤彤 凝炼 事过景迁 B.含糊 兴冲冲 揉合 锱铢必较 C.谨严 热烘烘 付梓 深恶痛绝 D.含义 耍花招 精髓 发人深醒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 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 “推”而下“敲”字, 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 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 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 如果 或 所以 而 并且 B.只有 因为 和 因为 还 而且 C.只有 如果 或 所以 而 而且 D.只要 因为 和 因为 还 并且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卢沟桥畔的景色是十分引人入胜的。每当晨蔼苍茫的时候,登芦沟桥,遥望低重的斜日,格外妩媚,西山海峰,笼罩着 轻烟,若隐若现,古桑乾河,银波 ,晓雾 ,是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立于卢沟桥的“芦沟晓月”碑,指的就是这一景象。 A.薄薄 粼粼 重重 C.淡淡 泛泛 蒙蒙 B.袅袅 闪闪 浓浓 D.阵阵 荧荧 茫茫 5.下面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0余名艺术家、教育家日前聚集在北京,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B.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都渐渐失去了它们的作用。 C.这个街心花园是一个离立交桥不很远、有一座雕像、有几十把长椅、四周种着苍松翠柏、中间有一块绿阴地。 D.《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之时,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二. 课文语段阅读(15分) 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