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长春版八上《过零丁洋》word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长春版八上《过零丁洋》word教案.doc

过零丁洋 次序(12) 执笔:王翠霞 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掌握作者基本情况。 2、理解诗意,鉴赏警策语句,把握思想感情。(难点) 3、有感情的背诵并准确默写全诗。(重点) 【预习导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_______,一字_______,号_______。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_______ 朝代 大臣、________家。1256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被俘。1279年年初,元军押解文天祥回大都,路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劝降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宋将张世杰,遭文天祥严辞拒绝,并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 。 2.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读熟后请小组内同学听读一遍,相互指正。然后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 干戈( ) 寥( ) 落 风飘絮( ) 惶( )恐 3.参看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试着翻译诗歌,然后解释下列词语,并把每句话的意思整理在下面。 A.解释下列词语并背过其含义。 1)遭逢: 2)起一经: 3)干戈: 4)风飘絮: 5)雨打萍: 6)零丁: 7)汗青: B.翻译诗句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读完本诗后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写在下面。 【研讨﹒探究】 (一)预习交流与展示。 二 课堂研讨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3、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或名句吗? 【达标测评】 1、从该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  )(3分) A、状物诗  B、述志诗  C、叙事诗  D、写景诗 2、根据题意用诗句填空 1)诗中能概括作者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形势和诗人自己的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抒发了作者的忧国伤怀之情。 3)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 , ; 4)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 B、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死得其所的意愿,反映了他的崇高的以死报国的生死观。 4、背诵并默写全诗。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灯 ~~~/// ^v^ \\\~~~ 照亮人生 ▃ ▄ ▅ ▆ ▇ █ █ ■ ▓

文档评论(0)

高中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