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认识》集体备课.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7的认识》集体备课.doc

《6—7的认识》集体备课 乌尔旗汗第一中小学 张丽华 备课组长???????? ?组员??韩迎辉 杨孟囡? 曹静 王蕊 穆秀英? ?? 时间 ??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活动类型 主要内容 ?—7的认识 中心发言 ?记录 ?活动过程及内容摘录 ??教材简析: 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9页----49页内容,教材利用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为一体的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和7 的基数意义,初步感受6和7的关系,并进行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教材将6和7的人物图、点子图、数、摆小棒等从人物抽象出数,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数器、直尺图以及点子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体会着三个数的顺序。通过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别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最后是学生弄清6和7的写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各数,会读、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大小和组成。 使学生掌握6、7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复习 按顺序数数。 填数;0、1、( )、3、( )、4、( ) 二、授课 1、认识6、7 (1 )出示情境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2)图上画了几个学生?(课件展示6个学生头像和6个点子图)(板书:6) (3)老师教写6,学生书空6 (4)说说图上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6”表示的 (5)教室里有几个人?(可根据学生说的课件展示7个人头像)他们在做什么? (6)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7”来表示,教写7,书空7 (7)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7”来表示 (8)学生动手摆小棒 2、教学6、7的顺序 (1)看计数器,一个一个的拨,学生说是几,当拨到5再拨一个珠子表示几?再拨一个呢?看计数器6和7比你发现什么? (2)看尺子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摆数字卡片,按1-----7的顺序摆,再读一读,正数倒数各一遍 (4)玩猜数游戏:6前面是谁?后面是谁?5后面是谁? 3、比较大小 利用点子图让学生比较大小 4、几和第几 利用鱼缸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动手填一填 5、做一做;练习九1、2、3题 三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韩迎辉: 我去年教过这单元的内容,因为学了上一单元5的认识,在学生可利用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牵引。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经历数的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数的组成的顺序认识数。 杨梦囡: 充分利用主题图提供的资源数数,让学生充分的数,并在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到5以后再试一个就是6,数到6以后在数一个就是7”的自然增加的过程,更好地理解5、6、7之间的关系。 曹静: 结合数数,及时抽象出数6和7.再让学生在观察6和7自行的基础上,用6或7根小棒摆一摆,进一步加深对6和7的认识。 王蕊: 在教学时只展示写出0、1、2、3、4、5的尺子,然后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根据前面对6、7的认识找到6、7的位置,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按顺序读一读尺子上的数,以“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穆秀英: 序数意义的教学可以利用教材图。先引导学生数图上一共有几个鱼缸,在引导学生并判断“从左往右数的第7缸是你一缸”之后提问“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区分7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 张丽华: 大家根据我的备课方案提出了很多建议,首先谢谢大家。我一定根据大家的建议第二次备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 李秋桂: 我来做一下总结,大家都教过这一内容,都很熟悉,我们不但要从教材上挖倔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使课堂高效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但要备教材,还要背学生。哪些学生在哪个知识点很容易掌握,那些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因人而异,掌握好尺度。

文档评论(0)

wsh12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