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VIP

北华大学“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华大学“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

北华大学“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为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并结合学科(专业)实际,制定学校“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五年的学科(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现状与基础 “十五”期间,学校处于合并初期,学科(专业)建设是在合并中发展,在调整中建设。经过“十五”时期建设,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明确的学科(专业)发展定位 1、学科(专业)体系与布局。通过调整、重组、增设和构建等方式不断整合原四校教育资源,将原四所单科类院校建设成为一所多科性大学。本科专业总数由合校之初的25个发展到现在的58个,是合校前的2.3倍,学科(专业)涵盖了10个学科门类(除哲学和军事学外)。硕士学位点由合校之初的一个学科门类5个学科(专业)增加到现在的9个学科门类38个学科(专业),是合校前的7.6倍。硕士研究生规模由52人增加到629人,是合校前的12倍,具有了一定规模。从学校本科专业体系与结构状况来看,工学、文学、理学、医学和管理学已成为学校主要的专业。从学科(专业)结构来看,基本上形成了较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与布局。 2、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在整合与发展过程中,部分学科形成了省内同类高校的比较优势。医学学科是学校较强的学科,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形成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所辖的二级学科群。其中,临床检验诊断学为省重点学科,其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标准与技术始终位于国内较先进行列。林学学科是吉林省唯一的涉林重点学科,也是吉林省开展林业与生态环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优势学科和依托性学科。在长白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三北”防护林的营造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门史学科是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在东北地方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以及东北文献整理与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是吉林省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学学科适应行业需要,在合校后呈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学校今后重点发展的应用学科。 3、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通过四次院系调整以及教育资源整合,基本上构建了传统优势专业、高新技术专业、应用型专业和支撑省(校)级重点学科、硕士点专业四个层次专业体系与布局,并形成了以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语言学、林学和自动化为优势特色的主体专业。 4、学科发展定位。学校按照“以医学、林学、历史学学科为重点,突出工学学科应用性和文学、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师教育特色,加强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学科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完善学科结构及建设布局,把学科建设逐步引向深入。 5、专业发展定位。学校按照“以提升重点学科和硕士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巩固主体专业建设(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以加强应用技术型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加快高新技术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促进新兴交叉专业建设为生长点”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学科学术梯队初步形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临床检验诊断学首席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主讲教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拔尖创新人才12人;共享3名两院院士和30名高级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学校有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65人,中青年骨干教师97人;博士66人,硕士586人,在读博士91人,在读硕士74人,出国留学人员52人。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省级以上课题近400项,横向课题达200多项;67篇学术论文被收入SCI、EI、ISTP等检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7项;承担了2项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7项国务院各部委项目,1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研究项目,1项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教材41部,专利授权5项,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立项1362项;学校有95门校级优秀课程,其中,省优课程47门,省精品课程7门。 (三)学科(专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校在新校区建设及老校区改造过程中,注重教学及科研整体功能建设。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与条件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是通过“迎评促建”工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