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和其保护生物学研究.pdfVIP

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和其保护生物学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 2005 年-2008 年对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野外调查和样方采集,利用生境评 价模型结合 GIS 技术,选取保护区中部鹅喉羚典型分布区为研究区域,此区域地处北纬 45°10′ ~ 45°30′,东经 89°29′ ~ 89°59′,面积为 1447 km2,对其生境适宜性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 2 2 明:春季实际生境面积为1146.92 km ,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9.27%;夏季实际生境面积为1137.12 km , 占总面积的78.58%;秋季实际生境面积为991.64km2,占总面积的68.53%;冬季实际生境面积为499.82 km2,占总面积的34.54%。人类活动影响下,一些潜在生境转变为不适宜生境,其中春季生境丧失3.94%, 夏季生境丧失 3.1%,秋季生境丧失 4.29%,冬季则生境丧失 48.54%。在各种人类活动中,居民点、 国道、采矿点对鹅喉羚生境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使其质量有所降低,但影响不大;而冬季牧民的放 牧行为,导致鹅喉羚的适宜生境被家畜占据,鹅喉羚生境质量大面积下降。 模拟条件下布氏田鼠啃食作用对草原植被的影响 秦姣 1,2 施大钊 2 (1 广东昆虫所,广州,510260;2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193) 本研究探讨了模拟条件下不同布氏田鼠密度条件下植物生长量,补偿生长量,植物根系生物量和 植被枯萎量。结果表明(1)植被地上生物量变化与布氏田鼠密度关系呈现了“低— 高—低” 的变化趋 势;鼠密度为5只/100m2 时,其植被生物量增长达到最高值,随鼠密度的增加,植被生物量下降。(2 ) 植物补偿生长量与布氏田鼠密度相关呈单峰型曲线,鼠密度为8只/100m2 时植被的补偿生长量最高。 (3 )低密度鼠对植被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显著,而高密度鼠可改变草地植被群落结构,表现为优质牧 草的比例降低而其它杂类草的比例增高。(4 )在鼠密度为8只/100m2 时,植被的地下生物量最低。(5 ) 植被枯萎量和枯萎率与布氏田鼠密度呈线性相关性,随鼠密度的增高,其植被的枯萎量和枯萎率增加。 关键词: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 ;植被;生物量 可可西里地区藏棕熊夏季食性及其保护生物学研究 徐爱春 1 蒋志刚 2 李春旺 2 (1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130018;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101) 藏棕熊 ( Ursus arctos pruinosus) ,亦称藏马熊、马熊,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地理亚种,历 史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广大地区(马逸清等 1994;汪松,1998;Sathyakumar, 2001;郑杰, 2004 )。 由于牧区扩大、农田开垦、定居点建设和其他商业性活动,藏棕熊分布区不断退缩和岛屿化,牧区人 73 熊冲突不断加剧,报复性猎杀时有发生(刘务林, 2004;郑洁, 2004;徐爱春, 2007 )。估计整个青藏高 原地区藏棕熊野外种群数量已不足 5000 只(汪松,1998 ),IUCN 已将藏棕熊列为濒危物种(EN),国际 濒危物种公约(CITES)列为附录 Ⅰ种类 (其余棕熊亚种均被列为附录Ⅱ),我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目前尚缺乏对藏棕熊野外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系统研究,仅朴仁珠(1992)、Schaller (1998)、高行宜 等(1992,2000) 、Harris Loggers (2004) 、刘务林(2004) 和 Xu et al. (2006)等做了初步报道。 野生动物食性研究可为野生动物的迁地保护和管理对策制定提供重要资料,在濒危动物保护和资 源动物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基础理论意义,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蒋志刚, 2002)。2005 年 6-7 月,我们在 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乃湖地区对藏棕熊的夏季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粪便(n=83 )显 微分析表明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是棕熊的基本食物(78 %频次百分比,46 %干重百分比, 下同),野牦牛(Bos grunniens ,39 %,31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