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和反对专制的斗争》ppt考前复习课件.ppt

2015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和反对专制的斗争》ppt考前复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和反对专制的斗争》ppt考前复习课件.ppt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要点整合点拨疑难 一、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1.“中体西用”思想 (1)产生背景 鸦片战争的炮声震惊了清代一部分有见识的士大夫,开始开眼看世界。 (2)形成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采西学,制洋器”。洋务派后期代表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另外他主张“务通”,倡导西学。 2.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1)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法意》等书,并把西方近代的政治文化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2)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合理性。 (3)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提出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新民”思想,著有《新民说》。 (4)孙中山的民主思想:①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是孙中山资 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 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③把西方三权分立的学说发展为五权分立,也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行政、立法、司法权之外,还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 二、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 (1)内容:论战的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展开,即革命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等问题。 (2)评价:①改良派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②革命派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逐渐占据优势,通过论战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2.《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 (1)背景:①20世纪初,改良派广泛宣传立宪思想,希望立即实行宪政以改造中国政治。立宪运动应运而生。②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内容: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①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②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一定的自由。 (3)评价:①进步性:使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②局限性: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君主,国民的权利只能得自君主的恩惠。 3.帝制终结和共和制度的确立 (1)辛亥革命爆发:①原因:“皇族内阁”的出现,激起了全国各界的普遍不满。②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 (2)共和制度初见雏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共和制度已见雏形。 (3)共和制度的确立:①南北议和,达成协议,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府,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②帝制终结: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③共和制度终于确立。 (4)历史意义:①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国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同时也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②从此,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由孙中山颁布。 (2)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3)意义: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其颁布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5.辛亥革命后维护共和的斗争 (1)袁世凯专权:①1913年,刺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②进步人士决心抵制袁世凯专制,袁世凯却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议共和制被破坏殆尽。 (2)护国运动:①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对;各种反袁势力和反帝势力纷纷响应,形成了护国运动。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最终在忧惧中死去。 6.革命后的结果 革命后的社会现实说明,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民主之路任重道远。 三、抗战胜利前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1.解放区的民主政治 (1)“三三制”原则:①含义:在参议会和政府中,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的名额。②意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策,团结了广大群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普选制度:①内容: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参加到各级政权的行政管理中。②意义:使地方政权成为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国统区的民主斗争 (1)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①背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②内容: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③结果:不久国民党就违背和平民主原则,制造了一系列的暴行。 (2)召开重庆政协会议(1946年1月):①内容:通过了和平民主协议,决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②结果: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挑起了内战。 (3)第二条战线:①背景:全面内战爆发。②含义:在国统区由共产党领导的、以学生运动为中坚、各阶层爱国人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lanzhuo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