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标岩体成因和其地质意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为一致,这也暗示了H在不同产状中硬玉晶体内的替代机制可能是相同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约束和影响硬玉晶体中水组分的因素,系统地测定了硬玉晶体中OH吸收谱峰强度与化学 组分等之间的相关图解。结果表明,在强变形的硬玉晶体中水的赋存与分布是有变化的:而在成分均一、无变 形的硬玉晶体中未有发现。 对于成分均一、强变形的硬玉,从边部到核部,此类硬玉中的OH吸收谱峰强度逐步增加,而H20的吸收 石研究得出:天然地幔岩中的单斜辉石内的结构水含量总体上高于地壳中单斜辉石内的结构水含量。这暗示了 辉石中的结构水会随着压力的改变而改变。而在大别山UHP硬玉晶体中结构水和分子水有规律的变化表明UHP 硬玉石英岩在其折返过程中,UHP硬玉晶体中的结构水可能会随着压力的降低而逸出水来,而这种分子水不仅 2001)。 具有成分分带、强变形的硬玉晶体中的分子水吸收谱峰强度分别对常量元素浓度、晶体颗粒空间的相关图 表明富钠的硬玉可能比贫钠的硬玉更能赋存OH。 4结论 本次研究中测定了大别山所有的UHP硬玉晶体,结果都含有一定量的水。为此可以认为含水的硬玉在 I-IP-UHP变质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在大陆地壳岩石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硬玉中的水不仅参与了UHP变质作用,而且硬玉晶体中的结构水可 能会随着压力的降低而逸出成为分子水,而这种分子水不仅促进了硬玉晶体的塑性变形,还可能是UHP变质 岩早期退变质流体的来源之一。 江西三标岩体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孙涛,刘昌实,丁兴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210093) 花岗岩的形成与大陆地壳的生长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它的研究往往成为揭示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重要 手段之一。华南花岗岩以大面积、多时代、多成因和富集金属矿产而著名于世。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华南 花岗岩的研究一直为地质界所重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达到一个研究高潮,涉及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床 学等领域。近几年,对华南与花岗岩相关的岩石,如辉长岩、玄武岩、双峰式火山岩、正长岩,以及橄榄安粗 岩等的研究,为花岗岩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支持。对花岗岩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岩石学成因的研究,对其形 成的区域构造背景越来越得到重视。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三标岩体位于江西省东南部定远县和寻乌县境内,面积约700krn2,岩性主要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 在岩体边部有糜棱岩化的片麻状花岗岩出露,岩体侵入于震旦纪变质岩系。由于三标岩体在地质填图过程认为 是一个由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复合的花岗岩体,但一直未见同位素年龄值报道。为此作者对该岩体进行岩相学、 地球化学和锆石定年的研究,并偿试对其成因和构造背景进行讨论。现将研究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5~25%)、白云母(3~8%)组成。副矿物含量较低,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磷灰石、锆石,锆石通常以包 裹体的形式出现于斜长石之中。斜长石短柱状的半自形,具有特征的钠长石和卡氏双晶,代表从花岚质岩浆中结 晶出来的早期矿物相,有的样品中含有较自形的黑云母包裹体。微斜长石通常是钾长石,有时出现条纹长石。 2.92~ 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三标岩体si02含量变化于68.63~73.54%之间,A120313.95~14.41%,Fe203t 0.99~1.26之间,出现标准矿物刚玉,它的含量变化于0.23~3.28%之间。 异常明显,6Eu=0.24~0.73。 作者还对三标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定年,一共进行了两个样品,其中一个样品采集于前人认为是 是前人所认为的燕山早期。 三标岩体位于加里东期花岗岩分布密集的武夷山西侧地区,该地区发育大规模的混合花岗岩。从岩石地球 化学上来看,三标岩体可能是前寒武系基底部分熔融的产物。岩体边部出现糜棱岩化的片麻状花岗岩,受控于 断裂构造,同时没有火山岩与之共生,岩体的形成相类似于大陆碰撞变形过程中的同碰撞造山花岗岩。从区域 地质来看,该花岗岩的形成与华夏和扬子之间的拼贴历史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但由于华夏与扬子之间至今未 见有加里东期的蛇绿岩套和岛弧火山岩的存在,因此三标岩体的形成在华夏和扬子之间拼贴过程中的确切的地 质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文档评论(0)

july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