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宗教美术0.ppt
宗教美术 1、山奇大塔(名词解释) 相传公元前 3 世纪,阿育王共建有 8.4 万座佛塔,其中有 8 座建在山奇,现尚存 3 座,被考古学家编为 1、2、3 号。山奇大塔为 1 号。它是用来掩埋佛陀或圣徒骨骸的建筑。高12.8米,立在4.3米高的圆形台基上,台基的直径是36 .6米,顶上有一圈石栏杆,围着一座托名佛邸的亭子,冠戴着三层华盖。四周有一圈石栏杆,每面正中设一个牌坊门。山奇塔门上高浮雕或圆雕的构件,基本上左右对称,主要题材包括法轮等佛教象征符号。 2、 2、佛陀加雅大精舍 (名词解释) 建筑分两部分,下部为一方形台柱,上部建有五座方锥形庙堂,中央一个较为高大,是建筑物的主体,其他四个较小,分别立于台柱四角。 3、犍陀罗艺术(名词解释) 公元1~6世纪犍陀罗地区的佛教美术。贵霜帝国时期,犍陀罗成为统治中心。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传播和流行,以及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使犍陀罗成为多种文化的聚集地和融汇点,使这里佛教寺院大量建立,佛教雕像尤为兴盛。佛像吸收了希腊、罗马雕刻的因素,比例协调,造型精细,姿态高雅静穆,构图单纯平衡。犍陀罗佛像因采用青灰色的云母质片岩为材料,幽暗、沉着、冷峻的色调,使佛像古朴、庄重、静穆的特征得到了充分表现。 4、笈多王朝造型艺术的特点? 笈多王朝时期是印度古代文化发展中的黄金时代,佛教美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体现这个时期的美术成就。这时的艺术面貌典雅深沉,作品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人体塑造,使用华丽而不过分的装饰,被称为笈多艺术。研究者借用西方美术史的风格分类方法,把这一风格称为古典主义艺术。马图拉和萨尔纳特(鹿野苑)是笈多时期佛教雕塑的两大艺术中心。笈多艺术在造型上突出表现肉体的魅力,崇尚质朴而富肉感的作风,同时,也注重内在精神的表达,表现寂静自在的内心世界。 5、阿旃陀石窟壁画 (名词解释) 阿旃陀石窟装饰着当时佛教徒所奉献的大量壁画,年代自公元2-7世纪。壁画所表现的男女都是健美的,充满乐观与信心。阿旃陀壁画可分为三期。早期壁画运线大胆豪放,人物与动植物构图富于变化,整体布局和谐,壁画表现的面貌、肢体、衣服等有写实作风。第二期作品大致都很精细,竞尚技巧,较之第一期更为成熟。第三期壁画,体现出各民族艺术的相互交流。 6、巴斯利卡式建筑(名词解释) 巴斯利卡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过廊,顶部作三跨或五跨下降式。在一端加上祭坛,并饰以宗教题材的绘画。 7、拜占庭式建筑(名词解释) 拜占庭式建筑,早期主要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平面结构的万神殿式的圆穹顶,穹顶结构呈大小不同的空间特殊样式。拜占庭建筑的中后期,四边侧翼相等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 8、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以(圣维他尔 )教堂的镶嵌画最为知名。 9、列举几座罗马式教堂? 10、列举几座哥特式教堂? 11、比较罗马式美术与哥特式美术? ①罗马式教堂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相结合的体系,而哥特式教堂是以肋穹结构为基础的建筑体系。②罗马式教堂建有沉重的拱顶,稳定性取决于厚重的墙壁,而哥特式教堂负重区域被挪到了教堂外部,在玻璃窗外修了扶墙。③罗马式教堂窗户很小,内部昏暗,而哥特式教堂窗户大大增加,空前规模采用彩色玻璃画,内部充满各色光线。④罗马式教堂强调巨大的支撑力,而哥特式教堂追求向上高升的感觉,内部充满上升的直线。⑤罗马式教堂内部雕刻运用幻想、变形的手法。而哥特式教堂中的雕塑表现手法越来越写实,越来越世俗化。 12、布达拉宫(名词解释) 布达拉宫是西藏喇嘛教首领达赖喇嘛居住和办佛事的地方,位于拉萨市区以西。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 布达拉宫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布达拉宫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 13、我国佛教古塔造型优美,主要有四种形式,分别是(楼阁式 )、(密檐式 )、(喇嘛塔 )、(金刚塔 )。 14、简介克孜尔石窟壁画? 克孜尔石窟壁画大致分为佛教故事画,佛经叙事画,佛教人物画,以及山水、飞天像等等,而以券顶菱格式经画为典型,壁画的内容以表现小乘教派深山苦修的教义为宗旨。早期的壁画受犍陀罗绘画风格技法的影响,画面基调呈褐色,中、后期少量的壁画融会中原画风,大多数壁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