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电磁卫星的发展与思考
王喜珍滕云田王晓美周勋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 地震电磁卫星是实现地震预报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对各国地震电磁卫星
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对地震电磁耦合机理的研究基础、面临的问题
以及地震预报的需求等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地震电磁卫星研究的任务是分析已有
资料.进行新理论、新方法的探亲研究,同时需要开展地震电磁卫星星座、电磁、
重力、红外遥感、形变等卫星联合星座的研究。
关键词: 地震卫星星座
1.卫星对地观测是地震观测的发展方向
地震是危害性极强的灾害之一,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
损失,特别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以来,全世界
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每年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达8000—10000人,平均经
济损失达几十亿美元。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
变成了废墟.24.2万人的死亡,16多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1995年的
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2004年的印尼苏门答
腊大地震引发大海啸,造成30多万人死亡、数万人失踪。 ‘
台站观测是世界各国监测地震的主要手段。我国经过“八五”、“九五”和“十五”的建
设,己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数字地震台网、数字前兆台网、数字强震台网和国家GPS观测网络。
测震台网由400多个测震台组成,除了西藏自治区的西部和北部外,其它地区己能测定3.5
级以上的地震,首都圈地区可测定2级以上地震。数字前兆台网由地磁台网、地电台网、重
力台网、形变台网和流体台网等组成,其中地磁台网有86个固定台和800个流动测点,地
电台网有97个固定台站和1700个流动测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包括25个连续观测的
基准站,56个2年复测一次的基本站和1000多个不定期复测站。“十一五”期间,我国的
地震监测台网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地面台站观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观测环境、生活环境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全球
的观测台网密度很不均匀,国境边界、海洋、高山、原始森林等地区建台比较困难,全球存
在许多监测空白区。就我国而言,东部台网建设相对较好,电磁台站的平均密度可以达到
300km左右,而西部台网密度更远远低于东部。在西部和地震活动十分强烈的青藏高原及其
边沿的大部分地区,还存在近200百万平方千米的监测空白区。由于区域经济和工业的迅速
发展,现有的地面观测台站干扰越来越严重,加密甚至保持现有的地面观测已经变得越来越
困难,即使迁台,除了寻找合适的观测台址困难外,动辄儿千万元的费用也难以承受。台网
分布的不均匀,直接导致地震监测区域空白和观测资料不足。此外,台站观测的全天候、全
球性、动态性较差,不利于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卫星对地观测具有全天候、全球性、周期短、效率高、动态性强等优点,利用卫星监测
地震,及时获取地震前兆信息,实现地震短临预报目的,已经成为各国地震科学家的研究热
点。地震会引起地球表面的引力变化,该发现为地震重力卫星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利用美国
宁航局的“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数据得到了“苏门答腊一安达曼大地震”引起的地球
O bI O
pH
引力,这为地震重力耦台效应提供了重要证据。1990年俄罗斯r n教授蒈(rP
HHn.1990)发现了地震前有卫星热红外增温现象,为利川口星遥感红外技术研究地震预
报提供了新的线索,此后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地震学者的广泛关注.强祖基等(强祖基等,1998:
徐秀登等.1996)利用卫星热红外异常进行地震短临预报方面做了尝试,并获得一些成功的
经验。此外利用SAR、InSAR卫星探索地震预报新途径也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1989年,日本星际24卫星和俄日法陆地震源电磁辐射探测卫星观测到了28次5.2~6.1
级地震前莘;ULF、ELF及VLF的电磁辐射,出现概率最大是在主震前12~14小时内,这一发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多Agent的网上交易系统中协商机制地研究.pdf
- 减压膜蒸馏浓缩硫酸溶液探索研究.pdf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方法的研究(The+study+of+Information+Fusion+Based+on+Fuzzy+Neural+Network+and+D-S+Theory).pdf
- 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易感或拮抗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研究体会.pdf
- 基于经典功率谱估计法的医用红外热图地研究.pdf
- 火电厂煤种掺烧试验探究.pdf
- 基于DSP的磁致伸缩传感器位移测量的研究.pdf
- 反式聚异戊二烯硫化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理论化学研究.pdf
- 加强滑坡学探究迎接21世纪挑战.pdf
- 护理本科生自导式学习准备度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pdf
最近下载
- 中国飞机座舱透明件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pptx VIP
- 十年(2015-2024)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与模考试卷汇编16-定语从句a原卷版(含答案).pdf VIP
- AQ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docx VIP
- (新)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试卷.docx VIP
- 香丽高速公路第八标段弃土场.docx VIP
- CT扫描技术模拟试题及答案、南方医科大学2006级医学影像技术学试卷.pdf VIP
-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精品PPT).pptx VIP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pptx VIP
- GB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