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食管癌病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及现状
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郑州450052
张云汉
关键词:河南省;食管癌;病理学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有明显的
地区性特点。根据WHO对世界五大洲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人
人数中,中国人占46.6%。说明,食管癌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之最。在我国,
1980年全国食管癌的死亡率统计表明,河南省的食管癌死亡率平均为33.22/10万,又位
于全国各省之首。
1958年前后,通过对河南省食管癌流行病学的初步调查发现,我省豫北地区太行山
东麓的林县(现林州市),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我省其它地区。1959年在河南省省政府的
支持下,在知名病理学家沈琼、刘桂亭、裘宋良等教授的带领下,广大病理工作者相继
亦深入高发区林县,开始了食管癌病因、细胞学诊断及大面积普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食管癌的细胞学诊断及病理学研列02,…
初到林县之后,我们希望通过尸检来研究食管癌的病理变化,但因种种原因,工作
的开展受到很大的阻力。当时,食管癌的诊断主要是依靠X线吞钡造影及食管镜检查,
而当时的食管镜是由一种直径较粗的直筒式不锈钢管组成,镜检时不仅病人十分痛苦,
而且常常引起许多严重的并发症。上述两种方法确诊的病人几乎全是中晚期患者,多已
失去手术机会。面对这种困境,以沈琼教授为首的病理工作者,经过多方思考,决定以
细胞学检查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并建立了由双腔管带网气囊组成的“食管细胞采取器”,
在自身试验及临床摸索的基础上,将该技术用于高发区现场的大面积普查。在1962年
10月.1965年12月,食管细胞学检查对中晚期患者的确诊率已达到98.1%:在高发区对
35岁以上人群的大面积普查中,发现了一些无症状或症状很轻的早期癌患者及食管上皮
重增的癌前患者。上述结果表明,食管细胞采取器,不仅可用于食管癌的诊断,而且在
高发区大面积普查时,可发现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食管细胞学的推广,在当时
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
成果奖。
在食管细胞学大面积普查的基础上,发现了许多无症状或症状甚轻的早期食管癌病
例。裘宋良、沈琼教授等对切除的362例早期食管癌标本的大体及组织学形态进行了系
统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①绝大多数病变很小,个别病例在新鲜标本上肉眼几乎发现
不了明显的病变,只有在福尔马林固定或涂布碘液后,才能发现病变所在。②临床资料
分析发现,早期食管癌在41—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51.1%),比中晚期癌的发病年龄
早6.3岁。③率先将早期食管癌的大体形态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及乳头型四型。
食管癌的此种早期分类方案,在以后得到了国内外病理工作者的认可,并为多种教课书
及专著所引用。④组织学研究发现,362例早期食管鳞癌中,35例隐伏型全部为原位鳞
癌;糜烂型多数为原位癌或局限于固有层的粘膜内癌,而斑块型半数以上侵犯粘膜肌而
构成粘膜下癌。⑤大切片观察发现,食管癌不仅具有多点发生的特点,而且可显示类似
宫颈鳞癌那样的:正常粘膜上皮一上皮单纯性增生一轻度不典型增生一重度不典型增生
一原位癌一浸润癌多阶段发展演进模式。
二、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H“1
茹!翟嚣茹管东:;;:省娄罗。m:m。。a,lO,,”。ol州ogv.鼍≤譬瑟,,:。。,
2.1亚硝基化合物病因研究
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癌获得成功,其诱发率高达100%。用高发区现场居民饮
用的旱井水加入亚硝胺前体物甲基苄胺同样诱发了大鼠前胃癌或食管癌。对高发区居民
尿中亚硝酸盐及硝酸盐含量的检定表明,高发区人群尿中排出的氮化物均高于对照组人
群。以上研究均提示:亚硝胺很可能是高发区食管癌发生的病因之一。
2.2霉菌病因研究
现场调查发现,当地居民食用霉变食物较为普遍(如酸菜等)。刘桂亭教授等承担
的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课题,对食管癌的霉菌病因学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
以自然发霉食物诱发了大鼠食管癌,并发现发霉食物可促进亚硝胺的致癌作用。通过对
高发区粮食的霉菌分离和鉴定,发现互隔交链孢霉菌等五种霉菌的污染率均高于低发
区。动物实验表明,不仅互隔交链孢霉污染的食物可诱发食管癌,而且其有效成份交链
孢酚单用醚(AME)和交链孢酚(AOH)均可使人胚食管上皮增生进而癌变。
2.3病毒病因研究
胡仲廉教授首次利用电镜技术,发现了人食管癌细胞中的病毒样颗粒。之后,周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