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质痤疮人群防治临床探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届中医体质研究会 DIBAJIEZHONGYITIZHI黝NJIUHUI 湿热质痤疮人群防治临床研究 ’孟宏2郝晋东 1中国中医科学院, 北京 1 00700 2武警总医院, 北京 100056 摘要:从皮肤特征入手,通过分析湿热质人群形成痤疮的机理,在分析研读古方的基础上,研制祛湿 清热的内服、外用祛痘中药方,经临床应用,一周有效率74.4%,一个月有效率为93.6%,3个月治愈率为 89.7%。本文在体质分型的基础上对湿热质痤疮人群进行对症治疗,拟在痤疮等损容性疾病方面从体质研 究入手,有的放矢的内服方剂治其本,外用方剂治其标,达到内外兼修之满意效果。 关键词:湿热体质,痤疮,中药,内服,外用 痤疮人群越来越多,人们对痤疮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但是以往祛痘的措施是根据消炎杀菌的机理 层面展开的,而没有从体质角度分析这类人群体质的皮肤特征及结合人体分析病因和给予治疗方案。 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有关规律,最终建成体 质分类系统。体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 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这种特质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 此人类体质问的共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则是绝对的。研究体质的分类,就必须对复杂的体质现象进行广 泛的比较分析,然后甄别分类。把握个体的体质差异规律及体质特征,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本文着重在于湿热质痤疮人群的皮肤问题——痤疮,临床上,通过体质分型,针对病因进行调理, 收到满意效果。 1 湿热体质产生痤疮的机制 1.1人群 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的痤疮人群。 1.2体质皮肤特征 ①主要皮肤特征: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 ②常见其他表现:体偏胖或苍瘦,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舌质偏红,苔黄腻。其他症状心烦懈怠, 眼睛红赤,大便燥结,或粘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滑数。 ③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④发病倾向:除了易生痤疮外,还易患疮疖、黄疽、火热等病证。 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易出现痤疮。 1.3成因 -174- 第八届中医体质研究会 湿热体质的成因先天禀赋,善食肥甘,或久居湿地、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或 过食辛辣肥甘油腻之品,日久中土运化不畅,助阳生湿化热,湿热循经上蒸头面而发为痤疮:或脾虚不运, 水湿内停成痰,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肌肤,毛窍闭阻发为痤疮。 文献记载由于湿热原因引起的痤疮如:内经》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医宗金鉴》记载“肺 风粉刺肺经热,面皮疙瘩赤肿痛”。‘外科启玄》记载“妇女面生窠瘘作痒,名日粉化疮。乃肺受风热或 绞面感风,致生粉刺,概受湿热也”。 2古代治疗湿热体质痤疮的方剂 2.1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本为伸景《伤寒论》中治疗黄疸之方, 《伤寒论》日: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 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以茵陈蒿汤善除湿热也。方中茵陈,性寒味苦,具有生发之气,寒能胜热,苦能胜湿。其生发之气能逐内 蕴之湿热外出,故可为湿热之主药。很多学者将茵陈蒿汤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皮肤病,湿热型痤疮收到满 意的效果。 2.2枇杷清肺饮 枇杷清肺饮出自吴谦《医宗金鉴·肺风粉刺》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 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 缓自收功也。 在辨证施治上,赵炳南认为本病因肺胃湿热,外感毒邪而发,故治疗以清肺胃湿热为主,佐以解毒, 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药用批杷叶、桑自皮、黄芩、栀子、野菊花、黄连、赤芍、白茅根、生槐花、苦参等, 并随证加减。 张志礼用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 陈彤云特别重视痤疮与饮食的关系,认为本病皆因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而致肺胃热盛、脾湿内蕴,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