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格调诗说的现代的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格调诗说的现代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陈国球 (1917--1949) 有关明清的诗学主张,一般研究论述都会举列“神韵”、“格 调”、“性灵”之谢。“神韵说”概指清代王渔洋的诗论主张,“性灵 说”则以袁枚为代表.也有上及明代的公安三袁;至于“格调说”的 范围则较宽,大概包括明代前后七子等人的主张,以及清代沈德潜 的诗学理论。这些讲法几已成现今文学批评研究的共识,在描叙 时视为理所当然。不再加以论证。本文试图以“格调诗说”为对象, 回溯这一学说如何在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中被定义,以至有关研究 的重点所在。 ,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开展,与新文学运动关系相当密 切。回早期的文学批评家如朱白清、郭绍虞等都是“五四”时期的新 文学运动中人。故此我们可以参考新文学运动家对相关问题的一 些看法。属于“格调派”中人的明代前后七子,从开始就是新文学 运动论述的批评目标之一。胡适《改受文学刍议)(1917)就说元代 开始了白话文学的趋势.“不意此趋势骤为明代所阻,政府既以八 股取士,而当时文人如何、李七子之徒,又争以复古为高,于是此千 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年难遇言文合一之机会.遂中道夭折矣。”o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917)则认为有妖魔阻厄,“以至今日中国之文学。委琐陈腐,远不 能与欧、美比肩。此妖魔为何?即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 方、刘、姚是也”,又说:“若夫七子之诗,刻意模古,直谓之抄袭可 也。”回七子的复古运动被视为文学发展的反动,在这个运动以外 的人物,就赢得新文学运动中人的正面评价。例如胡适早在1916 年的留学日记就在作这种搜寻工夫,说:“明诗正传,不在七子,亦 不在复社诸人,乃在唐伯虎、王阳明一派。……‘公安派’袁宏道之 流亦承此结。”q)到后来周作人更大力推许公安三袁,认为袁中郎 所讲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信腕信口。皆成律度”,与胡适的主 张一样,公安反七子好比新文学运动推倒旧文化,二者的精神同 源四,于是在正反相衬之下,贬七子的文学史评断更为明确。事实 上,新文学运动这个论述方向,可说支配了以后有关前后七子的研 究。即使是与新文学运动相抗衡的《学衡》杂志,也有夏崇璞的《明 代复古派与唐宋文派之潮流)(192z)。认为七子尊尚秦汉之文,“但 知摹仿,不知创造”,“真可谓文章一厄”。与其对立的“唐宋派”则 “挽狂澜于既倒”,至于袁宏道兄弟则“创公安体,以宗眉山,唐宋派 势力益巩固”。回后来吴重翰《明代文学复古之论战(1949)一文。 也沿此思路而来,立论明显偏向唐宋古文的传统;例如说:“前七子 之复古,其势甚锐,如火如荼,不可一世。然而反对之者亦乘机而 起,其中坚人物,则王慎中,唐顺之也。然在王唐之外,又有独立 派.若王守仁,若杨慎者,亦为复古之梗”.“复古派之再次反响者. 其主要人物,厥为归有光。次则茅坤也”;但经过30年代公安小品 大盛的风潮.这些传统论者对公安派和竟陵派的评价也较高,所以 文中又会说:“古文家之排诋复古,仍有待诸公安竟陵,为之羽翼, 然后其说得以成功,公安竟陵,绝不依附古人.而另辟蹊径,对复古 之论,作根本之推翻.此又古文家所豫想不到者也。”∞ 然而,我们可以注意,以上征引的论述,都只集矢于“复古”的 明清格调诗说的现代研究 概念。并未提到“格调”一词。在现代研究中。以“格调”一语概括明 代前后七子学说而又造成大影响的。应是B本人铃木虎雄。铃木 于1911年至1912年在日本‘艺文)杂志上发表了‘论格调神韵性 灵三诗说一文,另加上周汉诸家对于诗的思想)、《魏晋南北朝时 代的文学论)两篇,合成《支那诗论史)一书,在1925年出版。这本 书很快传到中国,孙假工的上下两册译本,题为《中国古代文艺论 所撰的中国第一部文学批评史,其参考书目已列有铃木之作。朱 维之在1939年为《中国文艺思潮史略》写的白序说自己在九年前 (1930)已立意用“用新观点来整理中国文艺的著作”,当时给他影 响的著作又包括铃术虎雄的《支那诗论史)。o朱荣泉在1936年 为顾远芗《随园诗说的研究)写序。文中也提到铃木的《中国古代文 艺论史》。当然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是郭绍虞在1937年发表的 《神韵与格调)和1938年的《性灵说’两篇论文@,从选题的格局. 就可以见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