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亞 東 學 報 第 3 1 期 2011 年 12 月 頁 227~240 亞 東 技 術 學 院 儒學「誠意」、「致知」的道德修養義理:以錢緒山之論述為生命安頓的依據 * ** 李明書 廖又生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誠意」、「致知」這兩個概念在道德修養上的義理,所帶出的一套修養方法。以《論語》、《禮
記》與錢緒山的著作,界說「誠意」、「致知」的意義,並且看出其所關聯的論題,以契接到儒家的成聖之道上
做探討。本文採取哲學的研究進路,對於實踐的生命形態、場所、如何實踐進行處理與探討 ;以「節節拆解再
節節貫穿」的研究手法,將儒家經典以及錢緒山的資料,進行杷梳、整理,清理出一道又一道的論理程序,使 「誠意」、「致知」的修養義理清晰且有條理地得以彰顯。 本文由如下五節串連而成:第一節,「緒論」,直接帶出研究主題,並且逐一交代論文的構想、輪廓、方法、
目標。第二節,以儒家經典的《論語》與《禮記》為依據,界說本文探討的關鍵概念── 「誠意」、「致知」、「道
德修養義理」,以及關鍵概念所擺放的焦點,以釐清本文的研究主題。第三節,以實踐的生命形態、場所、如何
實踐的議題,做為環繞「誠意」、「致知」架設在成聖之道上的三個環節,列舉經典中的資料,逐一串連、說明。
第四節,進入錢緒山的論述,對於繼承與闡發「誠意」、「致知」的修養義理上有何特點。第五節,「結論與展望」,
收束全文,呈現本文的成果,以及思考未來持續發展研究的方向。 以如此的進路、方法、架構對於「誠意」、「致知」的修養義理進行探討,企圖達成的目標有以下三點:第
一,藉由《論語》與《禮記》的論理脈絡,將儒學中的修養義理── 「誠意」、「致知」以概念界說的方式闡發出
來,以清楚呈現實踐上可行的程序。第二,將儒家經典中的語錄式與筆記式的資料,順著資料的脈絡節節貫穿、
打通,進而呈現儒學豐富的內涵。第三,將錢緒山的看似零散的著作,做地毯式地閱讀、處理,凸顯出其義理
上的整全性與連貫性。
關鍵詞:誠意、致知、道德修養、錢緒山 、生命安頓 壹、緒論 為了清楚呈現本文的架構、章節與輪廓,緒論的部分,以條列的方式,依序交代「研究主題」、「研究背景」、 「學界研究概況」、「文獻依據」、「研究方法」、「論述架構」、「研究目標」。
一、研究主題 本文的焦點,主要放在「誠意」、「致知」兩個概念;所在的脈絡,拉出儒家成就聖人的道德修養之道。也
就是以道德修養成為聖人為一條理路的進展,聚焦在「誠意」、「致知」兩個概念,所帶出的一套修養方法。 本文刊載感謝三位外審委員之建議與指教,特此致謝。 *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亞東技術學院講師級協同教師 。 ** 作者為亞東技術學院醫務管理系教授。
亞東學報 第31 期
二、研究背景 本文的研究背景,也就是背後支撐或推動的條件,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誠意」、「致知」是儒學中相當
重視的概念,也是儒學義理中被廣泛討論的焦點,因此嘗試對於這兩個概念,界說其較為基礎的意義。第二,
閱讀儒學作品的過程中,發覺錢緒山思想有許多特色頗值得深入探討。第三,目前學界對錢緒山思想的研究多
附於思想史或哲學史的一小部分,少有專論其思想特色的作品,因此在閱讀完錢緒山的作品之後,深覺有頗多
深刻的義理值得提出討論。
三、學界研究概況 關於「誠意」、「致知」這兩個概念的探討作品所在多有,許多思想史與哲學史書籍舉凡涉及明代的討論, 1
也多會略述錢緒山的思想、身分、背景等等,或者把研究焦點擺放在學派的分類、思想史的傳承與流衍上, 然
而以概念界說、提出議題的方式研究「誠意」、「致知」以及錢緒山思想的作品似乎尚未出現,在盡力搜尋兩岸
三地的研究成果當中,仍未發現這樣的作品。
四、文獻依據 本文的文獻主要依據錢緒山 (A.D. 1496-1597)的著作。錢緒山的著作被公認為陽明後學中最難以蒐集的一
位,由於其次子錢應樂所編的《緒山會語》,其弟子徐用檢編的《緒山先生續訓》,其後學王金如編的《錢緒山
先生要語》以及清代乾隆時期編的《餘姚誌》所記載的《緒山語錄》至今皆已失傳。當前僅留存為數不多的語
錄、文章、文學作品,主要散錄於明 ?周汝登(A.D. 1547-1629)編的《王門宗旨》與《聖學宗傳》,明?謝廷
傑於隆慶六年(A.D. 1572)編的《王文成公全書》,明清時期孫奇逢(A.D. 1584-1675)編的《理學宗傳》,以
及明末清初黃宗羲(A.D. 1610-1695)編的《明儒學案》。 二十世紀以來,有多位學者投入錢緒山文獻編纂、考證的工作,主要者如吉田公平編纂的《錢緒山遺文抄》
2 3 ,收錄語錄五十條、書簡序說二十四篇;彭國翔於2003 年6 月發表<錢緒山語錄輯逸與校注>一文,則根據
上述古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