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荣锁讲稿MicrosoftWord文档..doc
太行明珠——回龙村的剧变对我们的启示
引子:回龙村的现状,张荣锁哪一年当干部,三大战役
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这个流传千载的故事,从古至今为人民津津乐道。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张荣锁演绎了一段动人的当代愚公移山的真实故事。
在20世纪90年代,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我们来的路上可以看出来)是太行深山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辉县市志》这样形容回龙村:东有十字岭之屏障,西有王莽岭之阻隔,北有清风山之险峻,南有方山之对峙。这里山高路险,一道长15公里、平均高度200多米的悬崖绝壁,将村子一分为二。崖下的580多口人,星星点点散布在12处山坳里;崖上5个自然村的380多口人,只能靠一条“吓死狐,摔死猴,神鬼见了都犯愁”的老爷天梯和山下联系,地势险恶,绝壁千仞……
当时的回龙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回龙险。居住在崖上的人只能靠绝壁上一条二尺来宽的“老爷天梯”上下,崖上的群众常年要沿着这条窄窄的石梯背山货下山,换成盐、米等生活用品,再一步一挪的背上山去,有的地方手脚并用才能通过,十分危险。1978年9月,从没看过大戏的18岁回龙青年董小安,摸黑到10多公里外的山西省陵川县锡崖沟看戏,路上他一脚蹬空,摔死在山崖下。另有李小英、李小娟姐妹俩,过天梯时不慎跌入深渊,双双断送了性命。还有董运梅难产、赵山清患急病,都因路险难走,在抬往医院的途中丧命……这“吓死狐,摔死猴,神鬼见了都犯愁”的天险山崖,在20多年中,就吞噬了回龙整整18条生命。
回龙穷。虽然当时已经进入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已经10多年,可这里依然是运输靠人背,磨面靠石碾,照明靠油灯。没钱娶嫁,村里青年人大多是换亲成家,不少人家农闲季节一天只吃一顿饭。崖上的很多老人就连电灯电话都不知道是啥模样,生活非常艰苦。这就是当时回龙村的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贫穷的家乡,退伍之后的张荣锁始终心里不安,立志带领群众拔掉穷根。1993年10月,37岁的他(回龙崖上崖下26名党员和662名村民,打着火把,聚集在村委会院内,全票选举张荣锁为村支部书记。)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20年来,张荣锁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治理荒山、造林架电、劈山筑路、发展经济、建设社区、造福群众,使昔日穷苦落后的小山村走向了富裕文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称赞,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2002年2月7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农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联系会议领导小组联合作出了向他学习的批示。2003年成为央视《感动中国》2002年度十大人物;2003年3月-2008年3月,连续两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年来,张荣锁同志还先后被中组部、全国总工会、河南省委、新乡市委、辉县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名山区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何以得到上至党的总书记下至一般人民群众的崇高赞誉?《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作了最好的诠释:“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困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想让所有的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着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他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让我们循着他的足迹看看他是如何带领回龙群众走上富裕文明的道路的。
一、主要事迹
第一、从打开山门到打开“心门”
刚刚我们介绍说回龙地势险要,如何让村民们走出大山,打开山门,是回龙几代人的梦想。为了彻底改变面貌,张荣锁决定向大山要路。1997冬天,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张荣锁凭着太行硬汉的执着,带领几百名党员、民兵,组成筑路大军,背着背包,拉着锅碗瓢盆,挺进深山峡谷。他们挖地穴、移巨石、铺山草,在山腰安营扎寨。在高山上穴居3年,劈开了9个山头,在万仞绝壁上筑成了一条长达10公里的“通天路”。路通了,回龙村村民的生活一步步在与现代社会接轨,通天大路更是在回龙人的心中打开了“心门”。在张荣锁的带领下,回龙人理清思路、因地制宜,狠抓旅游发展,旅游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补充旅游收益)路通了,使世代以“天上人间”、“世外高人”自嘲的崖上村民们的生活与现代社会接轨了。此路成了豫西北连接山西的又一通道。旅游服务成为回龙村的一项重要收入。……“好个世外桃源!”战友们羡慕不已。然而,张荣锁对家乡的描述并非现实,只是他久藏心底的梦想。在部队服役5年并入了党,退伍后经商、跑运输、办企业又丰富了经济头脑的他,怎能放弃这个带领家乡人实现昔日梦想的机会?“上任演说”时,张荣锁向党员、村民立下誓言。“不怕自家经济收入上受损失,不为当支书手中有权力,不图当官借机捞好处。我放着‘百万富翁’的日子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