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研究综述.pdf
2015年 2月 佳 木 斯 大 学社 会科 学 学报 Feb.,2015
第 33卷第 1期 Jol瓜NAI.OFSOC SCⅡ OFJIA s『IUNIVERSITY V0l1.33 No.1 中国古典美学 “厚范畴研究综述 徐睿彤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中国古典美学“厚”范畴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土壤,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以及元明
清产生、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其内涵由一个 自然概念逐渐丰富为内蕴醇厚、含蓄蕴藉的审美风格,体现了千百年
来古代先民的诗性智慧和民族品格,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和广阔的美学应用空间。 [关键词】“厚”;审美;范畴 [中图分类号]Io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座机电话号码5 01—0082—03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重要的衍生范畴,目前关 要影响。姚素华在 《君子之道 “善”而 “厚”—— 于 “厚”的研究多集中在各个历史时期 ,例如对 “温柔敦 义理梳理》一文指出:《诗经》集中反映了 “君子”的德行,
厚”、“气象浑厚”、“厚出于灵”等,而尚无专门性的研究 强调 “善”和 “厚”,在低层次上要求 “慎终追远,民德归
专著出版,“厚”范畴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挖掘。因此 ,为 厚”,而在高层次上讽谏君主帝王,施仁政稳 固社稷。
了理清 “厚”范畴的研究现况,拓展 “厚”范畴的研究格 “厚”可以理解为仁厚、忠厚,沾染着儒家道德伦理思想。
局,丰富古典美学 “厚”范畴的研究,本文拟对 “厚”范畴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 “厚”形成的初始期,“厚”主要表
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和评价,由此将研究引向深 现为 “温柔敦厚”的诗教说 ,具有政治教化的社会功用,
入 。 “厚”并未真正进入审美领域。陈咏红在 《“温柔敦厚”说 一 、 “厚”之源起 与中国古典文学》一文中分析了“温柔敦厚”产生的文化 中国古典美学 “厚”范畴的产生植根于中国古代文 背景,认为 “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迎合了中国士人的文化
化的深厚土壤。董雪静在 《中国古典美学 “厚”范畴论》 心理和需求 ,是统治者用于疏导民众的一种方式。而董
中从农耕文化和传统美学的角度深入剖析了 “厚”产生 雪静 《中国古典美学 “厚”范畴论》则在肯定 “温柔敦厚”
的文化根源,一方面,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促成了中国 具有政治教化功能的同时,也指出“温柔敦厚”在魏晋南
文化以人为中心、重视审美主体实践,并对土地无限依 北朝刘勰那里开始具有的中和之美的审美功能。此外 ,
赖、尊敬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传统儒释道美学孕育 单芳 论《 “温柔敦厚”诗教与宋词的崇雅倾向》和饶毅、张
了柔韧、温和的审美品格。 “厚”由对土地的 自然朦胧意 红 唐《宋诗之争中的 “温柔敦厚”说》从 “温柔敦厚”对唐
识发展到君子以“厚”比德,产生诸如 “德厚”、“仁厚”的 宋诗词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人手开展研究,促使诗歌批评
观念。随后,“厚”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普通百姓,以 “厚” 不断深入完善。洪申我在 《“温柔敦厚”论》中对 “温柔敦
论百姓之德,形成了一系列以“厚”为核心的词汇。 “厚” 厚”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化、社会存在基础、意识形态影响
随之从论人进入诗文、书画领域,并渐趋稳定,由一个道 以及心理学理由作了细致阐述 ,梳理了“温柔敦厚”这一
德范畴逐渐演变为审美范畴,具有独特的美学内涵,并 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强调对 “温柔敦厚”这一美学思想
在整个古代中国社会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的基本态度:“温柔敦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因它 二、“厚”之演变 与封建正统伦理关系密切而否定它,更不能因封建社会 “厚”范畴的发展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 把它抬到不恰当的地位而否定它所具有合理成分。而
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学术界 目前的探 夏秀则在 《温柔敦厚的伦理 内涵及其现代意义》中用发
究,多集中在从 “厚”的各个历史阶段来考察 “厚”的文 展的眼光来看待 “温柔敦厚”观,认为 “温柔敦厚”为当代
化特性。 人所面临的心理失衡、人格冲突问题提供了反思和突围 先秦时期是 “厚”的萌发期,“厚”作为一种审美意识 的方向。
出现并成为君子道德评判的准则。而 “中国古典美学谈 唐宋时期是 “厚”发展的成型期,“厚”在诗、词论方
艺术的创造,从来都是将美与善、真联系在一起的。”…1 面主要表现为 “浑厚”,并逐渐从政治教化的社会性走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 “主干”L2J对 “厚”的发展产生了重 出,开始强调审美主体的主观经验,“厚”的审美特性开 [收稿 日~]2014—09—28 . [作者简介]徐睿彤 1990一 ,女 ,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kV晶闸管变压式电容无功补偿方法的研究.pdf
- 12316惠农短信服务平台——芦溪县为农服务好窗口.pdf
-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胸部病变检出率的研究.pdf
- 17~19世纪中国东南沿海居民移居越南问题研究.pdf
- 18.4-34 10PR R-2农业轮胎的设计.pdf
- 1949年以来南音研究之述评(1949-2013).pdf
- 1950—2011年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气候和农业水资源变化分析.pdf
- 1961要201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df
- 1964—2013年天水市热量资源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df
- 19—20世纪初俄国农业协会的兴农实践探析.pdf
- 中国城乡食品价格的非线性互动关系及其政策启示——基于两区制门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pdf
- 中国收获杯2014年全国农机化十大新闻揭晓.pdf
- 中国新型农业经营方式.pdf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把为行业、政府、会员企业服务作为立命之本.pdf
- 中国生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对32家上市公司的实证考察.pdf
- 中国的水-土问题与农业转型--201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论坛研讨综述.pdf
- 中国石化绿色高效环氧丙烷技术工业应用成功.pdf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 《微型电脑应用》月刊 2015年投稿 征订启事.pdf
-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轨迹研究.pdf
- 中国药品说明书外用法研究的现状调查与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