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归经之相对性.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药性研究 E23]吴洁,唐晓颇.孙桂芝攻补兼施治疗胃癌.北京中医,2006,25 6 #340341. [24]陈继婷,翟信长,易玉斌.陈慈煦教授用通降解毒法治疗食道癌、胃癌临床经验浅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 17 3 :17~18. [25]沈兆科.黄芪水蛭合剂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福建中医药,1992,23 5 :29. [26]王庆才,李苏.晚期食管癌从痰淤论治44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1993, 6 :25. [27]武迎梅.李建生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北京中医,2004,23 4 :212~213. 13~14. [28]王堕坐.单兆伟治疗消化道肿瘤的l临床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6,33 1 : [29]张正社.乌芨散加味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7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 4 :169. [30]何赞,叶丽红.谈齐秉慧对吐血的发挥.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 11 :66~67. 论中药归经之相对性 陈勇张廷模杨敏王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 中药归经理论倡行于金元,逮至明清已渐臻完备,现在已是中药性能项下必论的内容。但自归 经之肇始直至现代,一直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厘清。由于药物归经的判定依据不同,各家本草所采用 的辨证体系有别,药物的多样性功效又是逐步认识而非一蹴而就,以及炮制、配伍、内服、外用等 等不确定因素,从而导致了药物归经的标注在诸家本草中极不一致的现象。对比历代本草及同代诸 家本草,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就给学习者带来迷惑,而使用者难衷一是。在此就中药归经的相对 性提出讨论,期与同道切磋。若能有助于对归经理论更清醒的认识,从而不致于绝对、教条地看待 归经,则深以为幸焉。刍荛之言,就正方家。 l 以确定依据看归经的相对性 药物归经的确定是以药物所治病证的病位为其依据的。虽然历代本草、医家,由于时代及流派 不同,所采用的辨证方法不同,对归经的确定依据和表述有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 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分别。但中医脏腑经络气血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上述各种辨证最终均能统一 到脏腑辨证中。故其不同,仅在于表述方式而不是实质上的差异。 但考察归经理论发生发展的源流,可见前人有时还以药物的形、色、气、昧、体、质等自然属 性为依据,来确定药物的归经。 1.1以五味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早在 黄帝内经·素问》就把五味配五脏用以说明脏腑的生 理与药物性能,后世将之作为确定药物归经的依据之一,以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酸 入肝来标定药物的归经。如陈皮、紫苏、麻黄皆味辛而归肺经,黄芪、甘草、党参皆味甘而入脾经, ±竺±垦苎兰全±苎苎苎堡垒坌全墨三墨竺查±苎兰兰查望壁至竺垒查墨 苎三 山茱萸、酸枣仁、乌梅皆味酸而入肝经。此种标定药物归经的方法,有部分符合客观实际,但不具 普遍意义。如龙胆草味苦而并不主归心经。有人对数百种常见中药作过统计,发现辛味药物归肺经 的只占35.7%,不归肺经的却占多数;甘味药归脾胃经的只占36%,不归脾胃经的占多数;酸味药归 肝经占50%;苦味药归心经的只占22.7%,只有咸味药归肾经符合的情况稍多一点,占66.6%。此外, 还有人将归各经的药作了分别统计,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归经与五味的关系。发现归肝经的216味药 床中药学》,雷载权、张廷模主编,1998年4月第一版 。由此可见,大部分归经的药物不是由相应 的味所决定的,归经与五味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而且,历代对五味本身的内涵认识存在着 分歧,确定五昧的标准有所不同,以五味配五脏来确定药物归经也有所不同。 1.2以五色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以色白入肺,色黄入脾、色青入肝、色黑入肾的五色入五脏作 为确定药物归经的依据,在历代本草中也时有所见。如白及色白入肺经、朱砂色赤入心经、黄芩色黄 入脾经等。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说:“云母色白属金,故为肺经之药”,“半夏色白而味辛, 故能为肺经燥湿之药”,“大黄色正黄而气正香,得土之正气正色,故专主脾胃之病。”然而,临床上许 多药物并非如此,如麻黄色黄而归经并不在脾。因此,用此种标定方法来标定药物归经似觉不妥。 1.3以五气配五脏来确定药物的归经: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即有五气五入的记载。如有“臊气 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之说。如消食药,古人强调要炒香使用,认为 炒香可增强入脾作用,这即是依据“香气入脾之说而来。但现在研究认为,消食药所含之消化酶 若经高温炒后,有效成分易于分解而影响药效,故消食药不一定均要炒至“焦香’’,即使需炒也只宜 微炒。所以,以五气配五脏来确定药物归经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1.4以药物的质地、形状等特征为依据来确定药物的归经:以质之轻者,上入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