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出土简帛补《汉书amp;middot;艺文志amp;middot;兵书略》.doc
以出土簡帛補《漢書·藝文志·兵書略》
(首發)
賀璐璐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2014級研究生
古人對兵書尤爲重視,,在祀在戎在由於疆土,對周邊國家用兵的需要地位更是非比尋常。將《漢書·藝文志·兵書略》摘抄省去了自注的部分内容)如下
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
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
公孫鞅二十七篇。
吳起四十八篇。
範蠡二篇。
大夫種二篇。
(季)〔李〕子十篇。
娷一篇。
兵春秋一篇。
龐煖三篇。
兒良一篇。
廣武君一篇。
韓信三篇。
右兵權謀十三家,二百五十九篇。省伊尹、太公、管子、孫卿子、鶡冠子、蘇子、蒯通、陸賈、淮南王二百五十九種,出司馬法入禮也。
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
楚兵法七篇。圖四卷。
蚩尤二篇。
孫軫五篇。圖二卷。
繇敘二篇。
王孫十六篇。圖五卷。
尉繚三十一篇。
魏公子二十一篇。圖十卷。
景子十三篇。
李良三篇。
丁子一篇。
項王一篇。
右兵形勢十一家,九十二篇,圖十八卷。
形勢者,靁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
太壹兵法一篇。
天一兵法三十五篇。
神農兵法一篇。
黃帝十六篇。圖三卷。
封胡五篇。
風后十三篇。圖二卷。
力牧十五篇。
鵊冶子一篇。圖一卷。
鬼容區三篇。圖一卷。
地典六篇。
孟子一篇。
東父三十一篇。
師曠八篇。
萇弘十五篇。
別成子望軍氣六篇。圖三卷。
辟兵威勝方七十篇。
右陰陽十六家,二百四十九篇,圖十卷。
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
鮑子兵法十篇。圖一卷。
五子胥十篇。圖一卷。
公勝子五篇。
苗子五篇。圖一卷。
逢門射法二篇。
陰通成射法十一篇。
李將軍射法三篇。
魏氏射法六篇。
彊弩將軍王圍射法五卷。
望遠連弩射法具十五篇。
護軍射師王賀射書五篇。
蒲苴子弋法四篇。
劍道三十八篇。
手博六篇。
雜家兵法五十七篇。
蹵??二十五篇。
右兵技巧十三家,百九十九篇。
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
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省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入蹵??一家二十五篇,出司馬法百五十五篇入禮也。
目前出土簡帛中含有兵書的主要有漢簡、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博物館藏戰國楚簡,其中以銀雀山漢簡包含的兵書數量爲最多。
(1)《守法》、《守令》
在《守法守令等十三篇》中,P127“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完整標題木牘一方,所記篇目爲守法、要言、庫法、王兵、市法、守令、李法、王法、委法、田法、兵令、上篇、下篇,共十三篇”。
相關著作及論文:《銀雀山漢墓竹簡(一)1985年版),《銀雀山竹書守法、守令等十三篇》(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文物》1985年04期),《戰國齊國法律史料的重要發現——讀銀雀山漢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劉海年,《法學研究》,1987年第02期),《論銀雀山簡守法、守令》(李學勤,《文物》,1989年第09期),《銀雀山漢墓竹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集釋》(劉玉玲,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銀雀山漢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訳註(一)》(佐藤直人、仲山茂,《名古屋大學東洋史研究報告》,2003年第27期,第77-109頁),《今本《尉繚子》與銀雀山漢簡《守法》、《守令》的關係》(史黨社,《秦漢研究》,2008年第00期),《銀雀山漢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訳註(二)》(仲山茂、佐藤直人,《名古屋大學東洋史研究報告》,2004年第28期,第79-107頁),《銀雀山漢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訳註(7)》(橋本明子,《名古屋大學東洋史研究報告》,2011年,第35期,第129-151頁)。
(2)《王兵》
“《王兵》篇與《管子》之《參患》《七法》《地圖》等篇文字相合。其中《參患》篇與《王兵》篇相合的文字將近全篇之半,《地圖》篇與《七法·選陣》的文字則幾乎全部都包括在《王兵》篇之中。由此可見《王兵》與《管子》者幾篇關係之密切。把《王兵》篇與《管子》相關各篇比較一下,可以看出《王兵》上一篇完整的作品。”
相關著作及論文:《銀雀山漢簡(一)》(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銀雀山漢簡王兵與管子相關篇章的關係及其他——對銀雀山漢墓竹簡(壹)中王兵的探討》(郭麗,《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4卷第6期),《銀雀山《王兵》與《管子》相關篇章的互證》(郭麗,《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銀雀山漢簡《王兵》篇研究綜述》(楊帆,《學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
(3)其他兵書
《將敗》“此篇題見於第三輯所收篇題木牘殘片”。《將失》“本篇文例、字體與《將敗》篇相同,疑原是一篇。《將失》篇之文字可能緊接在《將敗》篇‘多敗者多失’一句之後”。《兵之恒失》“此篇殘存‘之恒’二字,與一〇〇九號簡對照,可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