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土简帛补《汉书middot;艺文志middot;方技略》.doc

以出土简帛补《汉书middot;艺文志middot;方技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出土简帛补《汉书amp;middot;艺文志amp;middot;方技略》.doc

以出土簡帛補《漢書·藝文志·方技略》 (首發) 孔德超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一個世紀以來,從地下不斷發掘出了大批的古代文獻材料,其中簡帛材料又是出土文獻材料中的大宗。出土文獻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它是長期掩於地下而未經流傳的文獻材料,真實地保留著當時的面貌,具有極強的文獻真實性(authenticity)。[1]所以,以出土簡帛補充傳世文獻或把出土簡帛和傳世文獻相互對照就顯得很有必要。下面以出土簡帛補《漢書·藝文志·方技略》爲例來簡要概述之。爲了方便,特把《漢書·藝文志·方技略》附於下: (一)醫經 《黃帝內經》十八卷。 《外經》三十七卷。 《扁鵲內經》九卷。 《外經》十二卷。 《白氏內經》三十八卷。 《外經》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醫經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裏,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癒爲劇,以生爲死。 (二)經方 《五藏六府痺十二病方》三十卷。 《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 《五藏六府癉十二病方》四十卷。 《風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 《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二十三卷。 《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 《客疾五藏狂顛病方》十七卷。 《金創瘲瘛方》三十卷。 《婦人嬰兒方》十九卷。 《湯液經法》三十二卷。 《神農黃帝食禁》七卷。 右經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三)房中 《榮成陰道》二十六卷。 《務成子陰道》三十六卷。 《堯舜陰道》二十三卷。 《湯盤庚陰道》二十卷。 《天老雜子陰道》二十五卷。 《天一陰道》二十四卷。 《黃帝三王養陽方》二十卷。 《三家內房有子方》十七卷。 右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 房中者,情性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制外樂以禁內情,而爲之節文。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殞性命。 (四)神僊 《宓戲雜子道》二十篇。 《上聖雜子道》二十六卷。 《道要雜子》十八卷。 《黃帝雜子步引》十二卷。 《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黃帝雜子芝菌》十八卷。 《黃帝雜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 《泰壹雜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神農雜子技道》二十三卷。 《泰壹雜黃冶》三十一卷。 右神僊十家,二百五卷。 神僊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者也。聊以盪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無怵惕於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爲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非聖王之所以教也。 孔子曰:“索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不爲之矣。” 凡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鵲、秦和,蓋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漢興,有倉公。今其技術晻昧,故論其書,以序方技爲四種。 《漢志·方技略》把方技分爲四類,即醫經、經方、房中、神僊。前兩類是醫術,后兩類是養生。醫經是理論性和綜合性的醫書,包括脈學和針術,本草和藥學,以及其他一些內容。經方是針對病症的醫方,是醫經的具體應用。房中是男女交接之術。神仙是神仙家的養生術,包括服食、行氣、導引。這裏面,房中的地位,前後變化較大:西漢時期,和醫術關係大;東漢時期,和神仙關係大;魏晉以來,融入神仙道教,和服食、行氣、導引,同爲神仙家的煉養功夫。[2]下面以《漢志·方技略》的分類方式來簡要概括出土簡帛對《漢志·方技略》的補充。 一、醫經 現在的發現主要是脈書和針灸書,並有少量本草類的內容。[3]主要集中在馬王堆漢墓帛書、張家山漢簡和阜陽雙古堆漢簡中。 (一)馬王堆漢墓醫書 馬王堆漢墓醫書中屬於“醫經”的主要有《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分甲、乙本)、《脈法》、《陰陽脈死候》。這四篇原無篇名,篇名都爲原整理者所加。《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脈法》、《陰陽脈死候》和《五十二病方》合寫在兩篇帛上,順序依次是《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脈法》、《陰陽脈死候》。 [4] 相關著作和論文:《馬王堆漢墓帛書(肆)》(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1985年,文物出版社);《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伍)》(裘錫圭主編,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2014年,中華書局);《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裘錫圭主編,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纂,2014年,中華書局);《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所见称数法考察》(徐莉莉,《古漢語研究》,1997年第1期);《帛書陰陽十一脈灸經甲、乙異文考察》(徐莉莉,《中國文字研究》,2001年);《長沙馬王堆漢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