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诗心与画境之感通——以杜甫、李蔺隐
李百容
台湾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生
台北市建国高中国文科专任教师
摘 要
诗是诗,画是画,但中国诗与画素称广姊妹艺术J,原因乃在两者虽以不同之
艺术表现媒介而各有专擅,然其欲藉创作而表现作者之艺术精神则互有共通之处。
本文拟透过杜甫、李茼隐题画松诗之主体象喻为例证,以管窥厂诗心与画境之感
通J,旨在说明诗人以诗论画、题画、咏画,而在诗中呈现诗人以画为真、神游画
境而达到物我合一之审美移情经验,并于其中体现诗人与画境遇合感通之审美主
体象喻,乃促成绘画由要求形似而神似,进而追求厂写意j,以致绘画趋向诗化,
是使诗画关系由艺术精神感通,进而助成诗画艺术形式产生融合之可能的重要历
程。因此,本文一方面以解析杜甫、李商隐题画松诗、及其与松相关之诗歌的审
美意识及主体象喻为主要论逋,另一方面则意在阐遗此一题画诗体式对诗画交流
所起之关键性作用。并旁证沈德潜所谓广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J,
指的即是杜甫开此一广以画为真并移情画境J之题画诗体式,而李蔺隐题画松诗
无不在其影响之列。
关键词:诗画感通 题画诗杜甫李蔺隐主体象喻物我合一 审美移情
松意象
壹、论题界定
诗、画虽各为艺术表现媒介,然基于诗画艺术同源,两者时有互为感通的
精神内涵之交流,此中西诗画关系皆然,非中国诗画所独厚。然中国诗画异于
西方诗画者,乃中国诗画不仅于艺术精神有所感通交流,更进而在艺术形式上
产生融合,其发展过程中,题画诗的出现是融合的第一步。1而所谓题画诗则
有广义、狭义定义之别,广义地说:凡诗人以绘画为抒写对象,或咏或题或摹
写或品评或讽谕或比德,或见画起兴,虽未入于画幅之中,亦广称之为题画诗。
至于狭义的题画诗便仅指题于画幄之内,与绘画互为辉映的诗歌而雷。广义题
画诗乃为狭义题画诗之发展源头,故学者对题画诗一词多采广义,以方便溯源
探讨2,笔者于本文亦依此。
据今所存画迹,唐人题咏绘画的诗歌筒未进入画幅之中3,杜甫、李蓠隐
的题画松诗自不例外。而唐朝题画诗虽未正式进入画幅与绘画产生艺术形式的
结合,然诗人题咏绘画风气已开4,再加上杜甫于题画诗中以画为真、与画境
遇合感通,融入主体象喻于题画诗语并起了典式作用5,晚唐诗人李茼隐就其
现存诗集虽仅一首题画诗(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却亦无不在其
影响之列,在此诗中也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沈潜于诗人内在心灵之审美主体
意识。故同时就杜甫、李蓠隐之题画松诗进行探究,便能发现两者题画诗法
及主体象喻相似之处,似可作为沈德潜所谓杜甫题画诗广开体为式J的左证
之一。
再者,唐诗人在题画诗中反映了主体心灵意识,一方面影响了宋诗人在题
画意识进一步的开拓发微,另一方面又影响了苏轼论画之主张观画在广取其意
气所到J6,是后续文人画之画论强调厂写意J的先导。而绘画走上厂写意J,
实是中国诗画在艺术精神感通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在艺术形式上产生结合之有
1见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页475。
2题画诗之溯源,于本文无直接关涉,故省略。于此主题之论述,读者可参见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着、郑仲佑译
(题画文学及其发展)(台北:中国文化月刊,第9期,1980年7月),页76..92。亦可见衣若芬(题
画文学研究概述)(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0年3月第10卷第l期),页216—221。
3以诗入I田j幅中,依今所存画迹应以宋徽宗《山禽腊梅图》为首见,见徐复观前揭书,同注1,页480。
4详见孔寿山编注《唐朝题画诗注》(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页l一31,
5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唐以前束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J收于《丛书集成续编》(台北:
新文丰出版,1991年)第199册,页350。沈氏所滑f开此体J指的即是此种£典式作用j,而非
以为杜甫之前无人以绘画为对象赋诗。另沈谦指出中国题L画诗史上第一首咏松之作是盛唐景云法师的七
言绝句(画松):『画松--幢2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任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J而此诗乃『纯
就【田l松之酷似真松,赞荧画艺,全无他意。J见氏者(咏松的题l田j诗),收于《东方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9年),页125,132。笔者按:景云法师(嘶松)一诗虽为第一首『以I画为真J
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