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宋元时期福建人对中琉航路的认识
谢必震
福建人很早就利用海上交通和海上资源发展经济。从中国古代的文献资料来看,汉代中
国不仅开通了连系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往印度的海上通道。很快在勤
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实践和勇于探索之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交通航线逐步形成,中
国与琉球古国的航路开辟,完全得益于福建的先民。
一、 早期福建人的航海交通
汉代以前,生活在福建的古越人被称为闽越。由于福建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福建西北
崇山峻岭,阻绝了福建通往内陆的陆路交通。福建具有纵横交错的水系,闽越人生性习水,
史载:“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者难从。”n1
汉朝,统治者利用福建福州等地区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闽人擅长航海的优势,极力
发展海上交通,以致形成了“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乜1
三国时代,吴国致力于发展海上交通,派遣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甲士万人,出海探寻。
《三国志·吴志》记载:“黄龙二年(230年)春,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
洲及禀洲,禀洲在海中,……所在绝远,率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入唐以来,福建的造船业也得到发展,形成了福州和泉州两个造船中心,唐天宝三年(744
年),鉴真为日本僧人返回一事,曾派人到福州买船。唐咸通四年(863年),南诏陷交趾,为
解决军粮问题,唐统治者亦有“造千斛大舟,自福建运米泛海,不一月至广州”之举。由此
可见,福建造船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福州、泉州在唐五代逐渐成为对外海上交通之重
要港口,福州成为“东闽盛府,百货所聚的商品集散地,出现了“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
象。
唐代,封建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尤其是福建地区的开发,推动了福建对外关系的急剧变
化。“唐设泉州……参军事四人,掌出使导赞”,福建成为海外交通的重要门户。波斯人、阿
拉伯人大量东来,以争夺东方的海上霸权。因此福建与东亚、东南亚,以及印度的海上交通
日臻兴盛。外商来福建沿海贸易为数不少,已出现“闽越之间,岛夷斯杂的说法。流传至
今的许多唐代诗句,也都充分表现了当时福建对外往来繁荣的景象。如包何的《送泉州李使
fl】袁康:《越绝书》卷8,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63册,第104页。
嘲t后汉书》卷33,郑弘传,第1156页。
··125·-
君之任》一诗:“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
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又有晚唐人薛能《送福建李大夫》的诗,也描述了当时福
建对外贸易兴盛的情景。诗日:“洛州良牧帅瓯闽,曾是西垣作谏臣。红旆已胜前尹正,尺书
犹带旧丝纶。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行过小藩应大笑,只知夸近不知贫”。唐末
闽人黄滔也有这样的诗句:“大舟有深利,沧海无浅波。利深波也深,君意竟如何?鲸鲵齿上
路,何如少经过”。其时,黄滔在福州任节度推官,其诗中所描绘的商贾驾大舶追波逐浪、谋
求厚利的情景,正是福州地区外商云集,舶船辐辏,贸易繁荣情景的真实写照,这与包何的
“市井十洲人”、薛能的“船到城添外国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年)颁谕:“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观察使常加存问这一时期,
南海航路由广州向长江口延伸,遂使默默无闻的福建各港,成为南海航线联系中朝、中日之
间海上交通的纽结。
史籍记载福建与东南亚诸国的交通往来,更是举不胜举。《唐会要》卷100,记述了天祜
元年(904年)六月,有福建道三佛齐国入朝进奉使都番长蒲诃粟,被中国政府授予宁远将军
之称号。由此可见,当时福建已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三佛齐有密切往来,蕃客云集,
已派有都蕃长常驻福建,专司进奉之事,中国政府还为其加官晋爵。
唐代佛教颇盛,福建也不例外。唐文宗时,就有印度高僧般怛罗来福州传授佛法。天祜
三年(906年)又有“西天国僧声明三藏”来福州讲经布道。印度僧人的来访,说明福建与印
度的交通关系密切。
除了三佛齐的商人和印度的僧人外,蜂拥而至来福建贸易的就是大食商入,他们最早居
住在越南一带,后逐渐迁至广州,又不断地向福建迁移。史籍上或称其为大食商人,或称其
为波斯商人。他们远载而来的货物又从福建贩运到江西乃至全国各地。有唐人沈亚之记日:
“(江西)饶江其南导自闽,其南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由于海
外诸国商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