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原科技文明的历史分期与基本特征
口董杰郭世荣
1956年,李迪教授来到内蒙古师范学院数学系工作,在研
究数学史的同时,并始关心蒙古族科学技术史,注意搜集相关资
料,逐渐积累知识。“文化大革命”前,李迪先生陆续发表了关于
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的系列论文以及有关乌鲁别克、合赞、蒙哥
等蒙古族科学家的论文;“文化大革命”之后,发表《蒙古族在我
国古代科学上的贡献》一文①,向学界详细介绍蒙古族科技成
就。20世纪80年代初,在席泽宗院士的建议下,李迪先生将更
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中。作为开拓者和
组织者,李迪先生发起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每两
年组织一次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
究》7辑,组织各地力量撰写《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丛书》6卷,他
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论述了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理论问题,奠
定了学科基础。
·
· 433
◆◆◆论草原文化
由于身处内蒙古,李迪先生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将研究范
围扩展到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科技史
研究领域。此时,虽然他仍然从民族划分角度上研究北方少数
民族科技史,但已经认识到在研究中应当注重考察民族生活环
境、物质基础等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而那种纯粹以民族属性来研
究科技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②。
李迪先生认为,由于居住地域和环境的影响,造成各民族科
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而北疆各少数民族作为一个草原民族群
体,其存在的核心就是适应草原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在此
基础上产生的知识与技能③。基于此种认识,北方少数民族科
技史的研究视野,已经从匈奴、契丹、蒙古等单一民族扩展到整
个北方草原民族上来,并将北方草原民族科技文明作为一个系
统,以草原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物质条件为基础,以草原民族
自身发展为线索。以研究其科学、技术成就为支撑,整体考察草
原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体
系与技术技能,进而彰显草原科技文明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
其他科技文明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 .
本文即是在李迪先生对北方草原民族科技史研究思考的基
础上,继续探讨草原科技文明的历史分期以及基本特征,以推动
草原科技文明研究的不断深化。
一、草原科技文明的历史分期
早期的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遵循着实证主义编史学方法,
即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相对零散的科技史料,逐渐拼凑出
各民族较为完整的科技史。这样做,不但弥补了缺少少数民族
·434·
草原科技文明的历史分期与基本特征..●.I
科技文明的遗憾,对中国和世界科技史内容进行了补充和丰富,
同时也鼓舞了各民族的自信心,有利于树立民族平等观和加强
民族团结④。然而,这种以单一民族为研究对象的编史观,往往
包含以中原文化为中心,各少数民族的科技成就总是与其相参
照,似乎少数民族科技文明发展的进程是伴随着中原王朝的发
展而前进,一旦步伐有脱节,即意味着落后。这种认识实质上是
忽略了草原科技文明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原生性和自主性,放
弃了和中原文化比较研究的语境,即话语权的丧失,最终结果是
导致了不对称的历史解释。只有将北方草原民族作为一个整
体,在与中原文化同等的地位上对其科技文明史进行研究,才会
得到对草原科技文明的完整解读。同等地位不但包括创造科技
文明的主体、地域、种类等要素的对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历史
进程的同步性,即在时间上,草原科技文明与黄河、长江等中原
地区科技文明是同步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
同形成中华科技文明,这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北方各少数民族
无法单独完成的历史进程。近年来,相关学者在对草原文化地
域性和民族性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已经对草原文化的历史
分期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朱开沟文化之前为北方草原
文化的起源期;朱开沟文化至公元前3世纪末为草原文化的形
成期;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为草原文化的发展期;
公元lO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为草原文化的拓展丰富期;20世纪
初至20世纪中叶为草原文化现代转型期⑤。顺应草原文化历
史分期,并结合科学技术自身特点,我们将草原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V辐照与硫酸根自由基降解安替比林的对比实验研究.pdf
- 爆破地震波主频率试验研究.pdf
- 大陆地区海洋文化研究和建设.pdf
- 2006-2010年北京市宾馆饭店生活热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现状探究.pdf
- 本土内外:从“台港文学”到“世界华文文学”——台港澳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命名及其研究述评之一(1979-2002).pdf
- 大恒优质肉鸡育种研究和应用.pdf
- 成矿环境空间结构全信息建模的探讨.pdf
- Si衬底GaN基功率型蓝光LED芯片老化性能探究.pdf
- 从金融危机看中西文化深层差异——从普世文化到多元文化.pdf
- 当代中国茶文化研究主要成就表现.pdf
- 2025年明胶多肽类血浆增容剂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TZC钼合金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巴彦淖尔市一年级英语期末模拟试卷.doc
- 2025年结直肠癌筛查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浙江省宁波市二年级英语期末模拟试卷.doc
- 2025年N-溴代丁二酰亚胺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南京市二年级物理期末模拟试卷.doc
- 2025年高纯磷烷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集装箱铝材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