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中国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与安徽中医学院合作编写的《针灸学辞典》,经过多年的努力,于1982年完稿,至1987年出版。
1988年获华东优秀图二悖一等奖,199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对外针灸教材《中国针灸学概要》经三处国际针灸班增修补充后,更名为《中国针灸学》,最后仍
由我去北京作统一定稿。此时始署名程莘农“主编”,我列为“审订”。此书继续《概要》作为“第三
版”,于1987年出版,并以英文版向国内外发行。
1989年,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任务,由我与安徽高忻洙、陕西陈克勤集中北京一起完成经穴部位标
准化的研究课题,三人以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为工作基地,在所内针灸文献研究室有关人员配合下,
按计划完成研究二[=作。1990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另外《经穴部位考与解剖》一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经穴部位》标准化项目1992年获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部级)一等奖。目前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的研究项目是此项研究工
作的继续。
1990年还接受音像教材《中国针灸学·导论》的主编任务,使针灸音像教学有所创新,后经评审,
获得中国科协“科蕾”二等奖。
《针灸学辞典》完成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约请裘沛然教授主编一部大型《针灸学》,我接受任
务,因定名为《新编中国针灸学》,与此前的《概要》和《中国针灸学》各有特色,显示针灸学科的不
断发展。我负责全书统稿,于1992年出版,这是当前总结针灸学术最为全面的一部编著,各篇的主笔
张令铮、吴绍德、翁恩琪等人都是倾力以赴的。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于1988年倡议,编写一部有关经络文献的书。1992年我和黄龙祥接受整
理统稿和审定的任务,完成《中国针灸经络通鉴》一书,1993年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此后中医研究院
针灸研究所继续完成《中国针灸腧穴通鉴》、《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和《中国针灸证治通鉴》,成为“四
通”。
1992年高校教材修订,又聘为全国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主编新版《经络学》,于
1995年出版。1999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委员,主编针灸水平参考书《针灸学》,
199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上海中医药杂志》创刊于1955年,“文革”时停刊,1979年复刊,在去年庆祝五十周年活动时,
统计我发表在本杂志上的论文有50多篇,数量居于各作者之首。表明发表文章比较集中,发表于其他
刊物上的比较少。
1986年,我校成立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新书《针灸学释难》等。此书后为台湾所“再版”。后来因
参加国家攀登课题“经络的研究”,就“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历史发展的研究”完成有关项目,写成多篇
论文,为修订《针灸学释难》建立基础。1997年本书修订本出版;2000年1月,日译本于东京出版。
今年又作~次修订,重修本(拿-I-灸学释难》即将在迎接我校建校五十周年的欢庆的日子里印行。
文献研究——针灸学进步的推手
黄龙祥
中国中医科学院
针灸在近百年内发生的变化远比之前几千年中的变化多得多,也大得多,而对于中国而言,变化
4
2009’中国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主要集中在建国以来的60年。如果要在这60年的历史巨变中选出一个影响力最大的事件的话,可能
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如果以对针灸学发展产生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来评的话,那无
疑是统编针灸学教材的诞生,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针灸学发展的方向。
我断续用10年时间研究现代针灸学教材发展的历程,先后召开多次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以生动而典型的实例,高度评价了1961年第1版针灸学统编教材《针灸学讲义》,特别是其前身1957
年《针灸学》的学术价值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正面影响。而今天我想指出的是教材对针灸学发展的负
面影响,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其致命伤的话,那就是:照搬中药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的针灸诊疗理论
与针灸临床实践是两张皮——病因、病机、治法诸环节的分析头头是道,而落实到最后的关键环节选
穴处方时却格格不入,或者强行合方药之“辙”,也不能押针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柱切换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布洛芬对映体浓度.pdf
- 新型毛细管固定化酶微反应器的制备与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pdf
- 农药污染场地不同粒级土壤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与其环境意义.pdf
- “水蛭雄鸡汤”配合敲经络治各类男性阳萎临床体会.pdf
- 1%2c25-(OH)2D3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影响.pdf
- 血必净联合甲基强松龙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pdf
- 月经过少中医临床研究现状分析.pdf
- 信息技术在项目开发和管理中的实践.pdf
- 「創建中醫範例、開闖主流醫學之路」%3a功能解剖%5b臟%5d模式、%5b腎%5d臟、%5b脾%5d臟、等等.pdf
- 平衡针治疗肩周炎镇痛远期效应观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