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艾毒伤元★
彭勃’李华伟2谢世平3郭迭贾3
(1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河南省病毒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2河南中医学院艾滋
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2007届博士研究生,3河南中医学院)
艾滋病(AcquiredIrnmullodeficiency
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病死率高,病情复杂而深重,被称为“超级癌症”、“世纪瘟
疫”,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的新发恶性疾病之一。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曲ly
ActiveAmire仃oviral
亡率,但是有高达60%的患者由于持续性、毒性、药物抵抗等原因导致抗病毒治疗的
失败1。所以,中医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艾滋病的治疗,日益受到国际医药学界的重视和
关注。当前,如何从中医药学的视角认识艾滋病,形成理论并指导临床,成为摆在广大
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院专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探索,取得了初步的
进展和成效。我们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研究相关文献,总结提出了
“艾毒伤元的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假说,现予以介绍并就正于同道。
一、艾毒伤元假说的基本内容
“艾毒伤元假说认为:艾滋病是一种新发疫病,其致病原因为“艾毒。艾毒是
一种疫疠之邪,其性质兼有湿、热、毒、疠等病邪特征,以湿热为主。艾毒自破损的皮
腠入络或直入血络,伏于膜原,沿上、中、下三焦渐进性发展,进而弥漫三焦,布散全
身,直接损伤并渐进性地消耗人体元气,最终导致多脏腑之气亏损,从而气化失常,继
发痰饮、瘀血、毒聚等实邪,虚实交错,互为因果,终致变证丛生,进而累及命元诸脏
衰竭,阴阳离决而亡。此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艾毒入络、伏气伤元。其基本治则是培
。
元解毒。
二、艾毒入络是艾滋病的直接病因
中医历代文献中没有“艾滋病”之病名记载。根据艾滋病强烈传染性与流行性特点、
以及发病和临床表现的相似性,当属中医学“疫病”范畴。这符合《素问·刺法论》所称“五
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点。其病因为感受疫疠之邪已成业界
’项目来源:国家973计划重大理论专项一。艾滋病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编号2006CB504802):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一。中药扶正排毒片对无症状HlV感染期的临床研究4(编号2007DFB31610)。
1
共识。但有关本病疫疠之邪的性质,则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有学者认为¨“‘属于温邪热毒,
有的则认为¨”‘属于湿热秽浊之邪。艾毒之“艾”,取自艾滋病名。因艾滋病之病名已深入
人心,为中西医所广为接受。然其重点在“毒”。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疫之为毒。中医认为,“疫必有毒,毒必传染。订1即自然界产生的具有强烈
传染性,可导致人体剧烈病症的致病物质为疫毒,艾毒致病原因符合此特性。
其二,邪之甚为毒。《说广解字》:“毒,厚也。”即程度较重之意。《素问·五常
政大论》王冰训“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火之气也。”可见,邪气过盛即为毒。
艾毒致病所显示出来的湿、热等特性均比普通的“六淫之邪剧烈,也更难除去。
其三,邪结化毒。尤在径h言:“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说明邪气蕴结日久即可化
毒,最终毒聚病发。艾毒在体内蕴结,极易化毒。或从阳化为火毒;或从阴化为寒毒;或
结于皮肤,发为疮疡;或积于体内,成为痰瘀、癌瘤。
其四,艾毒致病与“毒邪”的致病特点相符。“毒邪”致病有其鲜明的特点,如广
泛性、从化性、兼夹性、骤发性、火热性、酷烈性、善变性、趋内性、趋本性、顽固性
等。。而艾毒致病,可致多脏虚损、毒散全身,化寒化热、发于内外,兼湿兼热、虚实错
杂,长期潜伏、骤然发病,恶化迅速、难以治愈等。
艾毒致病,必然入络。络者,血络也。当恣情纵欲、房事过度,或狎妓嫖娼、不洁
交媾,或吸食毒品等,耗伤真阳,致正气亏虚,艾毒由破损的皮腠乘虚而入,伏于血络;
或艾毒由母体带入,或经它途直入,舍于血络,成为发病之源。殊途同归,必入血络。
从现代医学看,不论性传播、母婴传播还是血液传播,其最终也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
内。
艾毒兼有湿、热、毒、疠等病邪特征,以湿热为主。主要累及肺、脾、肾三脏,导
致水液代谢失常,且易转化或兼夹湿蕴、痰聚、瘀阻。临床多出现泄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保险法》修订草案的若干问题——兼论《保险法》的立法精神与立法技术.pdf
- 我国被动防火系统行业浅论.pdf
- 我国部门行政职权的相对集中初论.pdf
-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机制创新探析--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投资基金创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pdf
- 掀开我国射频仿真技术的新篇章──论复杂目标环境综合一体化仿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pdf
- 县乡实践及其他相关问题研究论开发利用农村能源的机遇、挑战和对策.pdf
- 现代福州漆工身份嬗变研究——兼论福州现代漆器工艺发展与保护.pdf
- 现代汉语理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兼论中亚留学生现代汉语课程学习特点.pdf
- 新媒体技术助广播发展跨越时空--论黑龙江电台手机广播建设.pdf
- 新三峡文化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