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2014 ·2695 ·
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青藏高原羌塘地体精细地壳结构
卢占武 1,2* 高 锐 1,2 侯贺晟 1,2 熊晓松 1,2 李文辉 1,2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2. 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
羌塘地体夹持在金沙江缝合带和班公怒江缝合带之间,中部宽、东西两侧窄。羌塘地体中部时代较
老的变质岩层近东西向出露于地体中部岗玛错、玛依岗日、查桑、西雅尔岗一线,构成横亘羌塘地体中
Yin et al.,2001)。该带将羌塘地体分为南羌塘、中央隆起、北羌
西部的隆起区,称为 “中央隆起区”(
塘三个构造单元。SinoProbe资助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南起色林错以西,向北横过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经
恰岗错西穿越羌塘中央隆起,北端止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的多格错仁。满覆盖长度310km 。分别对地壳
深部和浅部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如下认识:
(1)深部结构:从拉萨地体越过班公怒江缝合带进入羌塘地体,Moho 埋深从24 s TWT (~75.1 km)
变浅至22 s TWT (~68.9 km),Moho在班公怒江缝合带下存在6.2 km的错断(Haines et al.2003)。剖面中
部存在一个跨度为25 km向上隆起的强反射构造,隆起两侧的深度可延伸至14.1km,推测是羌塘中央隆
起区的蓝片岩带在深部的响应。在南羌塘地体,在~6 s TWT (~18.8 km )和~10 s TWT (~31.3 km)深
度上都存在一个强反射界面,可能分别代表了上地壳和中地壳、下地壳和中地壳的界限(Meissner et
al.,2004)。羌塘地体下地壳中,发现大量向北倾斜和少量向南倾斜的反射,而且向北倾斜的反射在北羌
塘地体下方逐渐变弱。
(2 )上地壳结构:南羌塘盆地剖面上存在2个强反射层位,强反射A在双程走时2.1~3.0s之间,强反
射B在双程走时和4.2~5.5s之间,振幅分析的结果可见这2组强反射的顶端对应的振幅能量明显增强。从
整体剖面上看,地层浅部的变形主要都集中在强反射A之上,其下地层舒缓。考虑羌塘盆地地层、地质
情况,发生于强反射A之上的众多隆起反射,可能代表了中生代地层在高原强烈挤压褶皱作用下所形成
的。而作为大部分构造变形的底部的强反射A ,我们认为是羌塘盆地的中生代地层的底界面,可称为羌
塘盆地的“古生代基底” 。对于强反射B,强反射界面B的顶部位于4.2s 处,同相轴连续性好,能量集中,
稍向南倾,最深可延深到近5s处,认为是古生代与元古代地层的分界面,推测可能是羌塘盆地元古代基
底所在。
资金资助: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和深部探测专项和国土资源部行业
基金项目(编号:SinoProbe-02-06, 201311159 ;SinoProbe-02-01, 201311154) 联合资助
参考文献
[1] Yin A and Harrison TM. 2000. Geologic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n-Tibetan orogen. Ann. Rev. Earth Planet. Sci, 28: 211-280
[2] Meissner, R. Tilmann, F., Haines, S., 2004. About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central Tibet, based on seismic data from the
INDEPTH III profile. Tectonophysics 380, 1–25.
[3] Haines, S.S.,Klemperer, S.L.,Brown, Larry.et al. 2003. INDEPTH III seismic data:From surface observations t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培智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案(共12课时).doc VIP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课件——4.2 木龙骨吊顶.pptx VIP
- UBI车险对我国车险行业的影响研究.docx VIP
- J B-T 9168.9-1998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齿轮加工.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docx
- 中国UBI车险行业市场前景如何_中国UBI车险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docx VIP
-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pptx VIP
- 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三篇 .pdf VIP
- AI赋能教育的思考与应用 教师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