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译外研究》投稿指南.doc
《中译外研究》投稿指南
本刊以中译外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汉英、汉日、汉俄等语言的外译问题,总结提炼出适合中译外的理论与原则,描写解释翻译现象。为实现这个目的,本刊设有文献翻译、文学翻译、文化翻译、译作批评、学术争鸣、翻译教学、实用翻译、翻译政策等栏目,热忱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一、稿件构成
1、论文中文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关键词(3-6个)。
2、论文英文标题、英文摘要(200-250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对应)。
3、正文:中文,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
4、参考文献。
5、作者简介,公开部分:作者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须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仅供编辑部使用部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
6、资助项目以“*”形式添加脚注于首页中文标题右上方,并在脚注中注明资助者、项目完整名称及项目编号。
7、附录等(如果有)。
二、稿件体例
1、标题与摘要
1.1 论文标题独占一行并居中。
1.2 作者单位在前,姓名在后,用空格隔开,总占一行;二名作者以上姓名用顿号隔开。
1.3中英文各关键词之间以空格隔开。
2、正文
2.1 正文章节标题:节号为一、二、三…,节号后加顿号,然后是节标题;
章节内小标题节号为(一)、(二)、(三)…,节号后空格,然后是节标题;
下一级小标题节号为1、2、3…, 节号后加小数点,然后是节标题;
以下小节号为1.1、1.2、1.3…,1.1.1、1.1.2、1.1.3…。小节号后空1格,不加顿号或小数点,然后是小节标题。
引言与结语也按章节排序。
2.2 字体:正文的中文默认字体为宋体五号,外文默认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5号,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两端对齐。
2.3正文内引用一律采用文内夹注。文内夹注的文献信息放在随文圆括号内,作者姓名(外文只注作者姓)与年份之间以逗号隔开,如(袁晓宁,2007:90)、(Ellis,1994:28)。夹注应在标点符号之前。
2.4 注释一律采用尾注,标示为①、②、③,…。文内注释标号上标。
3、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说明:
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英文按英语字母顺序)的字母顺序以方括号排序,如[1],[2],[3]。中外文献分别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后。
中文作者的姓名全都按姓+名的顺序给出全名。英文按照姓+名的顺序给出,姓与名之间加英文逗号。英文作者的名仅给出首字母。
同一作者不同出版年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年的出版物按照文献标题首词的顺序排列,在出版年后按顺序加a、 b、 c以示区别。
外文期刊与论文集析出文献的篇名以正体书写,并仅其首词的首字母大写;外文专著书名、期刊名与论文集名以斜体书写,并且首词、尾词以及其他实词的首字母大写。
篇名和书名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R],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为[D],词典为[Z],报刊文章为[N],网上文献为[OL]。
3.2 参考文献样例:
a.专著:
王佐良.中楼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35-47.
Cruse, D. A.?Lexical Semantic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b.论文集: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Bogaards. P Laufer. B (eds.).?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 Selection, Acquisition and Testing?[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c.论文集内文章:
李育明法庭传译的工作[A].陆文慧.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C].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2002:191-217.
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In A. Ortony (ed.).?Metaphor and Thought?(2nd ed.)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02-251.
d.期刊文章:
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2):83-90.
Ellis, R. Sources of variability in interlanguage [J].?Applied Linguistic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he English club (PartBCD).doc
- The Modern Link to Legal History!.doc
- This is English Ⅱ(Ⅰ) 开放英语3.doc
- Unit 2 Topic 2 Section A 教学设计.doc
- UpLoadFilesfile2015-03201531014175793293.doc-附件三.doc
- UploadFilesxwgl20155201505061230347130.doc-校长职责.doc
- UploadFilesZWXX2015717177.doc-目录.doc
- UploadFilesZWXX2015895525.doc-目录.doc
- Visual C++编程之实用篇.doc
- WJG 124 —2015.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