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路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历史模拟试卷.docVIP

北纬路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历史模拟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纬路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历史期末测验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春秋初期的管子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管仲支持儒家“仁”的学说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体现了其思想 C.管仲据此推行“履亩而税” D.管仲由此在齐国废除“世卿世禄制” 2.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根本之辅,外亡(通“无”)尺土藩翼之卫。”由此汉初 A.效仿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B.设郡县并分封诸侯 C.颁布推恩令防止诸侯割据 D.设内朝防宰相专权 3.在汉代,某人要修建储存粮食的仓窖,他可以参考下列哪本书 A.《九章算术》 B.《黄帝内经》 C.《授时历》 D.《石氏星表》 4.右图出自敦煌壁画,它所反映的生产场景最早出现于 A.春秋 B.战国 C.汉代 D.隋唐 5.“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是在评论唐太宗的什么措施 A.选官不拘一格 B.推行民族团结的政策 C.完善科举制 D.制定以仁义为本的《唐律》 6.史书记载:“大观元年五月,改交子务为钱引务,版铸印凡六:曰敕字、曰大料例、曰年限、曰背印,皆以墨;曰青面,以蓝;曰红团,以朱。”这说明宋代 A.政府放宽对商业的控制 B.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C.印刷采用彩色套印技术 D.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7.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来划分行政区,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将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南岭,直到今广西。元代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B.加强专制皇权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扩大统治区域 8.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将瓷器输往欧洲各国,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析,正确的是 ①清朝闭关锁国,不应再有海外贸易,这段材料是假 ②这段材料说明民间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主导地位 ③这段材料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港口出发驶向欧洲 A.①② B.② C.③④ D.④ 9.1840年以来,西方国家“以技术补助距离之不及,以极紧凑的组织克服数目上的劣势”,并因此而战胜清政府。清政府对此现象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0.光绪年间出版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主要反映出 A.中外贸易十分频繁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近代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11.近代文化名人胡适称:“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严复的《天演论》 12.张謇在《致袁世凯函》中指出,当时中国“潮流万派,毕趋共和”。据此判断,该信函书写于 A.甲午中日战争后 B.清末“新政”期间 C.同盟会创立时 D.辛亥革命期间 13.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获取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14.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在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在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C.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D.内地民族工业力量

文档评论(0)

lyxb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